第79部分(3 / 4)

小說:清閒 作者:僻處自說

康熙溫和道:“平身吧。梁九功,給熊師傅他們搬個坐兒。”

“謝皇上。”三人謝恩之後,同時起身,動作整齊劃一的很。咳,具說清朝的大臣們給皇上行禮都是規範的,而且每天在家都必須練習,就怕那次磕頭磕錯了,把頭上的烏紗帽給磕掉了。

毓秀以前偶爾知道這件事的時候,還曾懷疑過其真實性,後來穿到這裡之後,才發現這事兒決對再真實不過了。靠,這些清朝皇帝也不知道都在想些什麼,天天不想著怎麼發展國力、發展武力,就在這些細枝末節上做文章,難怪科技倒退一大步,還養出一群不事生產的八旗子弟,敗家子

梁九功帶著小太監搬來三個繡墩,熊賜履等人再次謝恩之後,小心的坐了半個椅面,挺直了脊樑。

“朕今日叫你們來,是為了今科大比。朕過幾天便要去盛京,怕回來的時候,時間太緊趕不緊,先找你們來議議。”目光掃過張英和周培公,尤其是後者,更是停留得久了一些。見到面色白淨,溫文爾雅的周昌,康熙心裡得意,他又抓了個可用之人。特別是這個人,文武全才,在要打仗之前能把他挖出來,可真是太好了。

周昌字培公,清康熙年間非常有名的人物,平察哈爾部叛亂和三藩之亂,都給康熙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他單槍匹馬、七進七出王輔臣軍營,終於說服王輔臣投降清廷,更是表現出了其過人的智慧。可惜,飛鳥盡,良弓藏,周培公就算有一腔愛國之心,奈何他是漢人,在清初的軍中自然受滿人排斥,三藩之亂後,被派往山東任職,終是因為與總兵官意見不合,難以繼續共事,僅在任三年,便辭官回到荊門家鄉。後來噶爾丹叛亂,康熙又調了他任盛京提督,最後卒於任上。可以說,從周培公的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清朝初年,漢族官員的下場。有真才實學的,又忠心為國的,最後的下場都不怎麼美妙。

康熙翻找記憶的時候,自然也把可能用的人才都詳細的列了出來,對於周培公這樣好用的人,怎麼可能讓他閒著。而且,他也吸取的那個倒黴的教訓,一定得頂住壓力,把這些真心做事的人保下來。

“皇上,臣認為考題還可,但是考官必要先訂下來。”熊賜履率先開口,他雖也算是康熙的老師,康熙也一口一個熊師傅的叫著,可他心裡明白,康熙對他真的是不大重視,尤其是對理學,更是有些厭煩,反到對明末的一些論調持有肯定意見。為了自己能夠在朝中立得再穩一些,這次科舉的主考他是勢在必得。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起漢民族的這些學子們的某些共同特點,小時候上學,寒窗苦讀,是為了金榜提名,一舉成名天下知。金榜提名之後,必定要做官,最好先入翰林,賺夠了清名,再做實權官員,兼任幾任主考官,多些門生,最後一舉入閣,在內閣相位退休,死後得個文正、文和的稱號,這一生算是完滿了。在他們這一生中,中進士、入翰林、進內閣是最正確的道路,其次便是要做主考取士,當天下舉子官員的老師,舉子中了進士,做了官,也還是他的學生,這樣關係網就全了。

現在熊賜履眼看著自己進內閣的希望不太大,還趕不上後來張英和周培公兩人,他就開始謀取另外的一條路,去當主考。

要說康熙對熊賜履這人吧,還算是比較看重的,雖然這人號稱理學大家,可是要說有什麼制國的真本事,木有就是盛在比較好名,為官還算清廉公正,現在人才少,他才將就著用了。

“培公要隨我去盛京,敦復要接管一下江南河堤之事,熊師傅便為此次的主考吧。”康熙是什麼人,早就看出來熊賜履的小算盤。可他相信,熊賜履這人膽小,讓他去搞什麼科場舞弊,他還真不敢。現在的朝中的官兒啊,不求他們有多大的驚天之才,只求有敬畏之心,懂得不敢兩字,就算是好的了。

康熙暗自苦笑,現在吏治就開始敗壞,他看著著急,卻還不能全都收拾掉了。唉,一口氣吃個胖子的事兒,那只是在幻想裡。

熊賜履心中高興,皇上同意了,說明他還是挺看重我的麼。一般來說,科舉取士是國家重中之重的事情,選出來的人都是要當官兒的,能不重視麼。一般做主考官的人,必然都是深得皇帝信任的人,也怪不得熊賜履高興。

主考有了,還得再有兩個副主考,還有一些具體辦事的人員,康熙讓他們回去擬個名單報上來,他做最後決定。

科考的事完結之後,康熙又提起了另外一個比較讓他頭疼的問題。昨夜在仙境裡,太虛沒有出現,只在書房裡的玉壁上出現了一行字,“四月二十九日,黃河歸仁堤大決口,淮湯田地被淹。五月,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