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2 / 3)

小說:左手翻史書 作者:青詞

益寄託所在。

以魏忠賢的個人來說,除了狠惡、無恥、自大之外,實在沒有什麼精深的算度。

天啟皇帝駕崩,年輕的崇禎即位,從這期間魏忠賢的束手待斃,就能夠看出魏忠賢的手段實在有限。天啟朝那些精密而且狠毒的政治操作,顯然多半不是出自他的腦袋。少年朱由檢進宮,單槍匹馬,魏忠賢竟不能動他分毫——很多人說,魏忠賢走到九千歲這一步,其實就是到頭了,不可能幹出謀朝篡位的事情,因為他終究不過是太監。其實不然,以魏忠賢當時表現出來的政治能量,他要做點廢立的事情,想透過整掉朱由檢換上某個像當年天啟皇帝那樣的幼主,自己做事實上的皇帝,難道是不可以做到的嗎?。 最好的txt下載網

閹黨究竟代表誰(3)

可問題的關鍵,恰恰是他做不到。在天啟的喪禮期間,魏忠賢曾經與兵部尚書(閹黨)商量針對朱由檢的對策。可人家說什麼呢?

現在要動手?時機還不成熟,我慢慢觀察一下吧,應該不會有事的。

魏忠賢,九千歲,你這把老槍讓人煩了,該退役了,以後不要再參與我們的核心操作了。

事實上,在天啟死後,所謂閹黨的幕後大佬們,就已經開始在將自己與魏忠賢的政治聯盟加以切割,著力於擁戴新君了,只不過他們沒有明白通知給老魏。

外廷的聯盟名存實亡之後,魏忠賢能夠賴以一搏的,還剩下東廠直屬的武裝。然而,以魏忠賢的膽識與氣魄,沒有人給他開方子,他又是不敢也不能貿然動作的。

就這樣,崇禎一步步穩固了自己寶座,一層層掃清了魏忠賢的外圍之後,一舉出手,不用一兵一卒,就除掉了魏忠賢和客氏。

成全崇禎安全著陸的,其實正是當初與魏忠賢結盟的那些“閹黨”大佬。

就在崇禎要一展身手之際,情況突變,崇禎沒有搞清閹黨的本質,由於對魏忠賢一黨的清算操之過急、打擊面過大,局勢失去了控制——

因為,東林黨介入了。

有必要指出的是,這時候的東林黨,已經開始變質。當年的前後“六君子”,確實都是鐵骨錚錚的硬漢,一時之選的精英,但他們都在與閹黨的肉搏中玉碎。遭受沉重打擊的東林黨,放低了加入的門檻,一大批以“生存術”和權術見長的職業官僚、傳統政客加入了東林的高層,使東林黨成為一個急於奪權、報復的利益集合體,而不再是以天下為己任的理想集合體。同志變成了同黨。

崇禎皇帝這個人,生平有三大支柱性格,一是多疑,二是權力慾極重,三是急躁。

他剛剛踐祚,政治上到底缺乏歷練,急於求成,現在,突然得了東林黨人的無形“鼎力支援”,掌力陡強數倍,便更加不計後果,輕言殺黜,製造“逆案”,羅致“閹黨名單”。把前朝的實權人物一網打盡、前朝政舉一概否定的做法,實際上只對東林黨有利,而損害了崇禎本人皇權的根基,破壞了皇權穩定需要保持的朝局平衡。

等到崇禎省悟,再想回頭調和鼎鼐時,鐵案已經鑄成,要津已被佔據,很多嚴格講不是閹黨的“保皇派”也被打擊。

皇上有了一種被假手殺人的感覺。

以崇禎的性格,他當時的暴怒與孤獨感可以想見,不過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又不能立刻就此發作,只好記恨於心,徐圖清算。這也正是促使他後來不信任廷臣,動輒對中樞大加清洗甚至任用溫體仁與鄢懋卿這樣佞臣的重要因素。

張溥不是閹黨,但他曾為了搞掉溫體仁,透過復社動用政治黑金,向崇禎身邊的太監行賄,把公開身份不是東林黨的周延儒運作進了內閣。周搞掉溫體仁以後,投桃報李,重新起用東林黨人。他後來的被殺,就有崇禎帝對他真實後臺有所察覺的緣故。

東林黨有意在製造“逆案”和撰寫《明史》的過程中,拔高了魏忠賢,其真實用意正是要用魏忠賢這個“大籠子”裝下前朝的權臣們,先來個一鍋端改天換地,再渾水摸魚。

東林黨與《明史》關係何在?原來,明亡後,清廷在設館修史的時候,曾延聘前復社大人物們出山。黃宗羲為保持晚節,加以拒絕,但他卻派了自己的門生全祖望出面,去參加《明史》的修纂,期間涉及明末的部分,就對黨爭的情況加以處理,加入了東林立場和褒貶色彩——針對“閹黨”的清算與打擊,到那時才算告一段落。

清朝人總結明朝亡國原因說:“明朝之亡,始於朋黨,成於閹豎,終於盜賊,南渡繼之”(《南疆逸史》),此言非常確切。比如,南明成立後,黨爭不滅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