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韓文殊第一次踏足天祿閣,此處與石渠閣遙遙相對,乃是皇宮御用典藏書籍的場所,並且每年開春,天下各處有識之士皆在此匯聚一堂,舉行談書論辯的春會。天祿石渠蒐羅天下名書,通古博今應有盡有。而今太史令歐陽明及其下屬太史官的工作,就是將每月所發生大事整理歸檔於天祿閣,以便後世查閱。
韓文殊與歐陽明落座於天祿閣旁的一處觀景小亭。歐陽明心下惶恐,不知她要如何發難,故作鎮定坐於其間。
韓文殊卻是一臉笑意盈盈,一落座,便徑自直入主題,從三皇五帝問到春秋戰國。
“歐陽大人,你說當年楚國勢大,齊國仁明,卻被我大秦雄起霸圖中原,何故?”韓文殊慢悠悠發問道。
歐陽明卻一心與她打著太極,後背早已被冷汗濡溼,他小小一個太史令,若是公侯將軍成心為難,說錯一個字便會惹來殺身之禍。
“下官愚昧,不知韓大人所指。”
“本將倒是有些見解,說出來怕人恥笑,今日本想到天祿閣搜閱古籍以尋真理,恰巧遇到歐陽大人,索性偷懶尋個方便,勞煩大人指點指點。”
韓文殊作出一副求學問道的虛心模樣,只是這番光景落到歐陽明眼裡,卻是如蒙大難,前後思忖良久,也不知自己到底在哪得罪了這位當朝一品公侯將軍,萬般無奈之下,只好硬著頭皮回答,只望深思熟慮後,莫要掉入這韓大人設下的陷阱。
雖然心中打鼓,但是歐陽明始終保持著一副謙遜有禮的樣子,鎮定道:“韓大人高見,下官願聞其詳。”
韓文殊自信而笑,起身昂揚道出心中所想:“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齊人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嘭”一聲,歐陽明直直跪在地上,身子已經抖如篩糠,韓文殊這篇大論正說到慷慨激昂豪氣干雲的地方,被他這一跪打斷,不免蹙眉。
“韓大人,下官只是一介太史令,不知何時得罪大人,還望大人看在下官上有老下有小的份上,饒下官一命!”
歐陽明帶著哭腔說出這番話,韓文殊心中苦笑他確是會錯意,恐怕是誤以為她要來降罪,這身在高處不勝寒的誤會,真是怎麼解釋也說不清。
“歐陽大人莫要如此,本將只是就事論事。你我二人談經論道,此乃正途,何來降罪之說——”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朕不知愛卿還有如此見地。”
身後傳來一個低沉森冷的聲音,韓文殊心下大驚,轉身單膝跪地行禮:“微臣參見陛下。”
一旁的太史令歐陽明早已嚇得臉色慘白,韓文殊心下覺得好笑,這人謹小慎微竟到如斯境界,將他攔住套話實是她判斷失誤,不如自食其力翻閱史書典籍,麻煩是麻煩了一些,總好過在這兒聽他推脫拿喬。
“你先退下罷。”嬴珩面無表情地命令。
“下、下官遵命。”歐陽明早已避之不及,聽到嬴珩所言,如蒙大赦,逃也似的奔出這是非之地。
“你也起來吧。”嬴珩坐在剛剛韓文殊所坐石凳上,低頭整理了一下衣袖,神色叫人看不分明。
“你何必為難他一個小官,若他哪裡得罪你,你直接與朕說不就好了,或是放到朝堂上,難道還有誰敢違逆你一句不成。”
嬴珩見她站起,便指了指對面的石凳。
韓文殊如今知他不是劉邦,便少了些戒心,坦然坐下,抱怨道:“臣當真冤枉,不過是想與他談史論道,卻不知他想到哪裡去了。”
嬴珩挑了挑眉,“就是論我大秦如何不擇手段強取豪奪,從而稱霸天下?”
韓文殊汗顏,她脫口而出的這篇文言文曾是高中時老師要求背誦的重點,論點明確有理有據,她隨便挑了每段的中心主旨背誦出來,此時想來確實是大逆不道,整篇文章雖然針砭時弊,諷刺了六國滅亡乃是咎由自取,卻也間接暗諷了秦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卑劣行徑。
看著嬴珩幽深的眸子,韓文殊心下無奈,乾笑兩聲以掩飾自己心虛,“臣不是這個意思……”
嬴珩冷笑一聲,饒有興趣地斜睨著她,語氣幽然道:“愛卿不是一直唯恐天下不亂嗎?今日怎的還拿捏了呢?”
韓文殊不明就裡,正斟酌著如何應對,突然嬴珩起身,只見他面沉如水,目光卻有意向旁躲閃,他不疾不徐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