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懷有理有據的分析,自然連聲稱妙。於是便命盛宣懷暗中主持準備工作,並寫下親筆書信,吩咐盛宣懷執此信悄然奔赴上海,請李的老友、時任太古輪船公司總經理的鄭觀應共襄此事,一同籌劃辦理電報建設。
後來的事態發展,完全證明了盛宣懷的判斷。左宗棠和反對派在朝堂之上各執一詞,爭執不下,而慈禧太后的心思當時正放在如何從日本手中奪回藩國琉球一事上,被這些人吵得煩了,索性各打五十大板,將電報一事擱置不議。左宗棠一場辛苦毫無所獲,怏怏地奔赴兩江上任。胡雪巖經此挫折,也只好偃旗息鼓,將精力轉回他的老本行——錢莊和茶葉、蠶絲生意上去了。
而盛宣懷就抓住了這個機會,先是邀請鄭觀應出山——這位曾寫出驚世著作《盛世危言》的鄭觀應也是位大大的牛人,他的事蹟容後再敘——北洋添一干才,盛宣懷得一強力臂助。接著購買電報器材,並在李鴻章的勢力範圍內,從大沽北塘海口炮臺與天津之間架設了一條短途電報線進行試運營,這也是在中國大陸境內,由中國人正式設立的第一條電報線路。
在盛宣懷和鄭觀應的妥善安排下,這條線路鋪設和執行的過程相當順利。建設完畢後,李鴻章還動用他的影響力,邀請了光緒的親生父親醇親王奕譞等宗室、大臣來現場觀看。這些人哪裡見過這麼“爾發彼得,倏忽而至”的通訊方式,不禁紛紛讚歎不已。李鴻章於是乘勢上書,要求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