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裡的姐妹們要才有才要德有德要貌有貌,只不過都升位分的話怕是不太合理,前朝的反應也會很大。既然宮中高位妃嬪確實很少,不如選幾個有資格的升一升,否則還不亂了規矩。”政君稍稍挑了下前朝,你別真的腦袋一熱全皇宮人人都進一級,那算什麼,地位大派送?
皇帝也沒打算都升,又不是過年過節,也不是祭祀大典,就是皇宮裡沒幾個高位妃嬪看起來確實不像回事。
“既然如此,你看誰比較合適?”皇帝想了想,還是沒說是誰讓他想起升位分這個事的,不過還能猜不出來嗎,皇帝最近寵的就是那幾個而已。
政君底氣十足的提了幾個名字“林榮華和良榮華都是宮裡的老人了,雖然不曾誕育有功,但是也盡心竭力的伺候陛下,升婕妤並不過分。”
皇帝點點頭,在理,這兩個人在原本沒登基之前就是妃嬪等級最高的,時間也很久了,應該給升升位分,何況她們年紀比其他的妃嬪也要大些,很有可能不會有自己的孩子了,不算過分。
政君接著說道“竇良人和馮美人也快生了,所以這位分等生了之後再賞不遲,俞氏連升兩級不宜再升,靜美人和寧良人倒是不妨升一級,陛下也許久沒去看過了,權當是安慰好了。”
皇帝有點尷尬,最近他去傅瑤那確實是有點多,看來還是少去幾次吧,老人們也得看看不是。
政君順手給那些剛入宮不久,不受寵又沒家世的諸如傅雲這類的七子八子提了一級,不過是每個月多了幾石的祿米,分例上去一些而已。足以讓那些小妃嬪們感恩戴德了。
皇帝見政君並沒有提到傅瑤,知道政君對傅瑤有心結。最開始的時候他也曾經因為傅瑤之母的事情而冷落她,但是傅瑤畢竟生了個兒子,長的還很可愛。偶爾也會看看孩子,傅瑤趁機哭訴,說自知母親的罪過無法得到原諒,妾身之母已經去地下求先皇后娘娘的諒解,至於皇后之母,真的是因為誤解,此時再多說什麼怕是娘娘也聽不進去,妾身唯有日後更是敬重愛戴娘娘方能證明妾身之心。
說的那叫一個可憐,把自己撇的乾乾淨淨,什麼自己當時年幼,什麼都還不懂,母親為了保護自己做了糊塗事情,雖然自己並無參與,但是願意替母贖過等等。
皇帝雖然沒有全信這套說辭,但是明顯思路被傅瑤給帶歪了,要真如她撇的那麼幹淨,也就沒有父債子還的事情了。政君還不知道傅瑤把她母親害死自己母親的事情輕描淡寫的說成了誤會,否則一定會冷靜全失找傅瑤拼命。
你母親誤會就能要了我母親一條命,讓我成為孤兒,滾一邊去。
皇帝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政君雖好,傅瑤卻也嫵媚多嬌,又生有皇次子,槓桿雖然偏向政君,傅瑤卻也不是沒甚分量。
再者說,在他心裡,總是認為,皇權凌駕一切,他既是皇帝又是夫君,他的女人們就該以他的意見為主,政君對傅瑤有意見無所謂,反正他最喜歡的當然是政君,傅瑤只不過是個妃子是個妾,玩物而已,政君也要有容忍的肚量,政君不是做的挺好的,他喜歡這種女人為他爭風吃醋的感覺,只要別過火,他都可以視而不見。
不過再怎麼,他還是有點心虛的,所以皇帝對政君提出的升位名單並無異議,只是想把傅瑤加進去,理由都是現成的“麗充衣怎麼也是皇次子之母,之前因為地位過低所以升位分之後還是低於很多人,而且她也侍奉得宜,升到榮華做個一宮主位也是夠的。
政君差點被皇帝這套歪理給氣瘋了,但是還得保持著笑容和溫婉的氣度,內心裡卻和貓爪一樣。只是眼睛裡恨不得噴出火來。知道皇帝不靠譜,所以她從未想過把他當做可以依靠的丈夫,也知道傅瑤很會蠱惑人心,所以也多加提防,但是傅瑤明明揹著那麼多的汙點,皇帝卻還要寵她,如果不是自己先得到皇帝的寵,是不是又和上一世一樣了。
不不不,這種情況絕對不能出現,也不允許出現,自己一直以來的手段都太溫吞水了,光是防禦有個什麼用,得引誘她露出馬腳,真的犯下任誰都饒恕不了的過錯的話,皇帝還會死命的保她嗎,不會的,因為皇帝的天性就是涼薄的,自我為中心,女人在他眼裡是可以替換的東西。就算這當中要犧牲無辜者的性命,也顧不得了。
政君暗中下定了決心,臉上卻只是一皺眉就恢復了,卻又露出些不開心的小情緒讓皇帝看著“陛下對麗充衣可真好,臣妾都有些吃醋了呢。”
皇帝有些自得,朕果然是天命之子,朝堂上順利,後宮雖然又起了波瀾,不過不是還有皇后還有司禮監嘛。朕的皇后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