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有一些白俄,被蘇聯紅軍和蘇維埃政府鎮壓了以後,他們的子女就逃到了中國境內,來反抗當時的列寧政權,這樣在偽滿,憲兵對他們進行反利用和培訓後,又把他們派回到蘇聯國內,讓他們返回蘇聯遠東作為關東軍的眼線蒐集蘇聯的情報!向憲兵提供了一些針對當時的海參葳,或者是伯力——就是哈巴羅夫斯克、雙城子等等地點的軍事設施的情報。哈哈,您們掌握了這群奸細的名單那對日本人來說可是個重大的打擊啊!”
“是的,這份清單的確非常重要,但其實,對於日軍在遠東的整體部署和作戰計劃我們掌握的資訊卻是更為重要的。那些檔案在戰爭快結束時都被日軍銷燬了,所以我們得到的應該就是唯一的副本了”
張小衝一副不解的樣子嘀咕道:“那些碉堡的位置都是死的有什麼重要的呢?人員和兵力可是隨時有可能變動的,那樣的情報能保證精確性嗎?”
“呵呵呵,年輕人,這你就不瞭解啦……透過觀察和分析要塞的佈局,就可以瞭解到日軍的基本意圖,這可是關鍵性的。其實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在界江對岸的日本人打算做什麼?打算怎麼做?那才是最重要的!”
“哦?!”薛紫辰等人同時發出了疑惑的呼聲。
“要知道日本佔領東北後,對蘇聯來說,原先隔著一片大海的威脅,現在已是隻隔著一道窄窄的界江了,20世紀初把俄國從經營多年的中國東北趕回老家的,就是站在江對岸的日本鬼子啊!日本人刺刀的反光就閃爍在蘇聯人的眼前,他們當然是擔驚受怕的。這一時期,蘇聯雖然極力試圖穩住日本,忍痛儘量拋給對手想要的東西,但他們也深知日本此時的胃口。而且眼下還能隔開雙方的邊境線也並不是難以跨越的天塹。為此,蘇聯在不停地向夙敵揮舞橄欖枝的背後,暗中一直在積極地採取行動,加緊增強自己在遠東的軍事力量。其中最明顯的舉動,就是在一些被認為可能會是日軍進攻路線的地點開始修築工事。曾舉傾國之力與俄國死戰一場的日本人也很清楚對手的想法,更知道帝國在亞洲大陸擴充套件生存空間的方向選擇上,只要是向北就必定與蘇聯有場惡戰!所以,雙方會在什麼時候打?怎麼打?那才是敵我雙方都絞盡腦汁想要知道的事情……”
薛紫辰興奮地說:“原來如此。不過關於日本人後來在東北設計的要塞,蘇聯人不覺得奇怪嗎?那是不是也能表達出日軍的意圖啊?”
“你說的是什麼意思?”
“那邊正好有中國地圖,我就勢比劃一下哈!”隨即,他站起身走向那張地圖,在上面手舞足蹈起來。
“你看,日本人設計的最大規模的東寧要塞,竟然是在黑龍江省的東南角?在這個位置建要塞是要防誰呢?虎頭要塞的位置還算靠譜在北邊,海拉爾在西邊緊鄰著蘇聯發兵最為容易的地區,兵力部署卻不多?這樣的設計不是把自己的屁股衝著敵人的正面——等著挨踹呢嗎?”
“哈哈哈,這樣的說法的確有趣!”黑擎被薛紫辰幽默的言論逗笑了,也開始興致勃勃地訴說他所瞭解的日軍情報:“我們以前也是這樣疑惑的,覺得他們的行為完全不成章法!不過,後來我們才發現,日本人的確是神機妙算!他們的戰法也是很有一套的!”
“哦?”
“呵呵,告訴你們個秘密吧,其實那要塞根本就不是為了防禦而製造的,而是為了進攻……”
“啥?!”
“是的,東寧要塞最初就是一個日軍大舉進犯蘇聯的出發陣地!首先在東邊邊境上,建立很多的堡壘,目的主要是為了進攻蘇聯,但後來隨著蘇軍遠東地區的優勢不斷增強,到了戰爭後期,就變成了決定日軍命運的堡壘了!改變了最初的設想,實際上那時它們才成為了防禦蘇軍的堡壘。日軍將整個東北地區分為東正面、北正面、西正面。虎頭、東寧、綏芬河屬於東正面,海拉爾屬於西正面,黑河、孫吳屬於北正面。你看看那地圖,如果以東寧為出發陣地進軍的話,最容易拿下的是蘇聯的哪塊領土呢?”
“這……這點軍事常識我還是有的,這太容易看出來了,一定是遠東的符拉迪沃斯託克了(海參崴)!那裡是靠近海岸的狹長地帶,很容易被日軍合圍的。”
洪峰:“你還是叫那兒海參崴吧,我們也聽的懂……”
“呵呵。”黑擎老人也走向了那張地圖,指著上面的一座城市說道:“沒錯,只要從哈巴羅夫斯克進軍直抵東海岸就能完全合圍從哈巴羅夫斯克向南到海參崴那片區域的全部蘇聯軍隊!這也是東寧要塞最初的目的。日軍的作戰構想是:計劃從東正面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