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的不團結,各個皇子阿哥勾心鬥角,相互明爭暗鬥,囤積自己的力量。
這對於大周王朝來講,只是內憂,還有外患,最嚴重的就是諸侯在外,根本不可控制。
各個天下節度使,省巡撫總督,明面上依舊對朝廷稱臣,實則早已不接受朝廷的律令。
而在朝廷之中,對於政治上出現明顯差錯,而且暴漏出來了的,採用議罪銀的方式,以錢頂罪,貧富差距懸殊巨大,官官相衛,百姓抱團,形成階級鬥爭,宛如水火一般難以相容。
而在北方的齊國戰場,保疆王在齊國邊境駐軍,在中九州和東北五州的邊界上發生戰爭。
表面上看去保疆王實力強橫,兵強馬壯,實則在齊國戰場,他並不如意,長長損兵折將。
齊國的三軍都統,元帥陳世龍乃是名將,除了自身氣功武道強橫之外,最擅長的就是行軍佈陣,深得陰陽門的傳承,常常採用兵法和法術的結合,出奇制勝,打一些富有奇蹟的戰鬥。
保疆王和陳世龍對抗的這些時間裡,並沒有討到什麼好處,雖不至於落敗,但是卻總是無法攻克陳世龍的軍隊,更不要說拿下東北五州的地盤了。
再來一個,掌握東北五州的齊國,乃是產糧大省,非常富裕,人民安居樂業,根本就不接受朝廷的律法,他們只受齊國的律法管制,較為特殊。打從心底裡,他們是抵。制大周朝廷的。
在律法不一樣的基礎上,最最明顯的一個就是議罪銀那一條。大周朝廷允許以錢抵罪,但是齊國不可以,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所以老百姓擁戴齊國,支援這樣的政權。
在軍民齊心的情況之下,齊國宛如鐵桶一般難以動搖,不可撼動,大周朝廷想要在短短時間內攻克齊國,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了,這一點任何人都看得出來。
所以僵持了幾個月時間,保疆王除了消耗掉大量物資以外,毫無收穫,最主要的是來自朝廷的壓力,幾乎讓他亂了自己的陣腳,因為韓國也起兵了。
盤踞西七州的韓國楚家,更是傳承上百年的名望家族,深受韓國百姓的擁戴,兵強馬壯,戰力非同小可。除此之外,韓王府之中人才濟濟,各種高手能人輩出,還有天星門的暗中支援。
所以說,從整體實力來進行評估,韓國幾乎是不亞於齊國的,甚至比齊國還要強橫。
現在保疆王拿不下齊國,而他又總攬天下兵權,超級大元帥,王爺,壓力可想而知。
朝廷那一邊,參本堆積成了大山,全是彈劾保疆王的,因為他在齊國戰場的時間太長,而且還沒有任何功勳,若非是皇帝親自壓下這些奏摺,估計群臣早就鬧翻天了。
除了齊國和韓國兩大諸侯國之外,另外還有數十路民間反周勢力,農民起義軍等等。
其中,有來自南方,遭遇水災的農民起義軍,首領叫什麼趙世昌的,名氣頗大,收攏了十幾萬的貧苦農民,組建成軍隊,正在慢慢向北推進。
還有一路較為出名的,就是來自北方苦寒之地的一路農民軍,首領叫做黃天功,竟然還打下了附近的幾座縣城,人馬有近十萬之多,浩浩蕩蕩一大批人,附近幾座縣城的官吏和守軍,早就已經望風而逃了。
除開諸侯和農民軍,還有幾個天下州總督造反的案例,統統都是來自南方。在大周王朝,西北兩方的各個州郡,都是分封了藩王的,唯獨南方和東方的一共是四個州,是朝廷直轄。
但是問題就出在這裡,沒有分封藩王的州郡,容易滋生農民起義軍和州總督省巡撫造反的事情,這幾乎是成了慣例,在歷史上也多是不分封藩王的州郡之內,容易產生造反起義軍。
這明面上看起來是朝廷的管理失誤,實際上也是有據可循的,如果朝廷把東南十四周都分封出去,給諸侯國絕對自主的權利,自己治理,那麼肯定也就不會在發生災難的情況下,無人問津,且沒有任何關注,賑災餉銀抵達不了災區,然後引起農民老百姓的憤怒。
而相反,朝廷直轄的東南十四州,如果能夠及時的下發賑災餉銀,有清廉的制度管理,不會層層剋扣,那麼自然而然,大周朝廷也不會氣數走到盡頭,從而一步步踏向毀滅了。
陸辰這幾個月,幾乎是把這些事情都推算到了,心中自然有數,不用孫子昭多講,他也明白。
而剛才他從閉關的密室裡出來,陡然誕生了祥光的事情,被附近幾個省的人看到了。
實際上那就是陸辰在造勢,假託是蒼天降下大任,大旨意的假象,從而讓老百姓認為,新的皇帝必然是出在這一邊,而大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