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口人,曾在老大人治下過活,受過老大人大恩。今日見老大人遇難,若不相救,怎能心安?老大人莫要說了,快快隨我離開。”
當下,開了牢房,趁著混亂,一路逃離了大獄。
這獄卒曾經受過逃情大恩,得知他受難入獄,並領了死罪,於是便想要解救。但想要救人容易,送出去卻難。
於是這獄卒潛心策劃,謀算了一年多,終於在今夜將人救了出來。
這一路逃難。幾經波折,數次險死還生,但終於是有驚無險。
在這獄卒一路相送下,逃情終於回到山中,見到了羽衣仙人。
逃情重新踏入山中時,正好是離山三十三年!
再見羽衣仙人,逃情感慨萬千,跪地拜道:“弟子三十三年修行歸來,拜見老師。”
羽衣仙人問道:“三十三年修行,有何感想?”
逃情道:“感慨萬千,話有千千萬萬,但卻不知如何講來。”
羽衣仙人道:“不急,不急。仔細說來,我洗耳恭聽。”
第212章逃情醉情終忘情,以人為師可自鑑!
逃情說道:“我這三十三年之中,閱人無數。()但有三個人對我影響最大。”
羽衣仙人說道:“那是什麼樣的人?”
逃情說道:“第一個人,是一個歌妓。”
羽衣仙人問道:“什麼是歌妓?”
逃情道:“算是一個行當,賣弄歌藝和色相,取悅與人,以此為生。”
羽衣仙人點頭道:“明白了。她如何影響你?”
逃情道:“我有一次隨友人去聽曲,與這歌妓結識。她名叫小芍。小芍的歌聲很美,每天來聽曲的人也不少。我曾問過她因何流落風塵。她答我道,若是可以,誰不願做良家女子,誰願意流落風塵?但人在世間,萬般不由自己,她為何流落風塵,終日賣笑賣身為生,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羽衣仙人道:“然後呢?”
逃情道:“淪落風塵煙花之地的女子,我見的也不知多少。誰知她會不會是逢場作戲。這種可憐話,誰人都能說的出來。但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街上遇見她,正在給四個孩子買書看。我心中好奇,便上前打聽。才知道這姑娘家,竟是私下供養著四個貧窮孩童去唸私塾。她平日賣藝所賺的錢財,有大部分都花在了這些孩童的身上。”
羽衣仙人讚了一聲,說道:“大善。後來如何?”
逃情道:“我當時很震驚。一個淪落風塵的女子,每日所賺錢財,累計下來,尚不足讓自己在年老色衰之時,安度餘年。她卻沒有將這些錢勤儉用度,為來日打算。卻將這些錢財,慷慨施捨出去。她怎麼會這樣做?她是怎麼說服自己的?
後來我去歌樓的時候,當面問她。她卻顯的十分慌張,似乎被我發現,她感覺很難堪。但她還是對我說。她供養那幾個窮苦人家的孩子時,並沒有指望他們報答,也沒有想著日後他們會給自己養老送終。她這麼做,有兩個原因。第一,她自幼喜歡讀書。但因家裡窮,讀不起書,而女兒家讀書,也沒有用武之地。但這一直是她的想做的事情。可她做不到,為了彌補這個遺憾。她希望在他的幫助下,那幾個孩子能夠完成她讀書求學的夢想。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她在幫助那些孩子的時候,會收穫一樣東西,那就是幾個孩子發自真心敬重感激的微笑。這些微笑,是她平日得不到的,比萬貫金錢還要吸引她。”
逃情露出了一個複雜的神情。說道:“她說完自己的故事。然後求我不要把自己的身份告訴那些孩子。她怕自己的身份,會讓那些孩子疏遠她,鄙視她。就讓她偷偷的做自己的事。留下一個完美的形象,在那些孩子的心中。”
羽衣仙人嘆道:“賣笑之人。但求他人真心一笑。這是個讓人心酸的故事,也是值得品味的經歷。那你有何所得?”
逃情道:“有所得,但說不出來。疑問還有許多。如今想請教老師。”
“你有何話要問?”
逃情問道:“人這一世。所行所願,都難如意。這一世經歷。是否都是註定?”
羽衣仙人搖頭道:“何來註定?未來不可知,不可測。”
逃情道:“既然如此。何來因果之說?一世福祿財壽,又從何而說?是否太不公平?”
羽衣仙人說道:“無從說。我也不說與你聽。我道家師法自然,不說因果。只說天地自然。且問一句,人從何來?”
逃情道:“天地生養,自然從天地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