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我入人間送福化難消災做吉祥。”
鬥聖元君則對那男童道:“我不入人間,庇護一切守善於心,被神通加害之有情眾生,懲戒依仗神通作亂之人。你便為我捧劍,喚名鬥藏童子。”
兩童兒如是得了名,歡歡喜喜的應了。
那善福童子捧的小羊脂玉淨瓶,如今成了白漱成神證道之器,卻已是一件功德神器。
而鬥藏童子所捧之劍,便是昔日君子之傳,如今的“斬神劍”,這斬神,意為斬滅神通之意。若有人敢以神通為禍一方,此劍不滅其身,專斬其神通。
你憑神通以為禍,自覺可以掌握他人生死,高人一等,此劍便奪你憑藉之物,化神通為凡俗,一為懲戒,二也有度化之意,卻是一件極為特別的神器。
二位童子恭敬拜道:“請兩位娘娘登壇歸位。”
說著,這神廟之內的神壇上,升起了兩座神位。
一個坐北朝南。一個坐東朝西。
“神靈不出廟宇,隨請而來。但是你這尊功德大願化身,卻是與世人緣分最大,還是要去人間為妙。”
這時,鬥聖元君娘娘忽然對藥師妙靈元君娘娘說道。
這就非常有意思。
這兩位娘娘,都是白漱,但卻可以化出截然不同的兩尊神軀。自己可以跟自己說話,但雙身卻又是同一個人。
若是尋常人,可能無法理解。一個人怎麼可能分成兩個人呢?
但實際上,的確是兩個人。
白漱所發神願,領了兩個司職。
其一是庇善懲惡。一切良善之人,若受欺辱,呼鬥聖元君之名。都將受其庇護。一切身具神通,卻不守道德,殘害他人者,法劍之下,斬無私!
其二是一尊功德神祇。是白漱自願將自身累世積來的功德福報,加上登天成神以及日後庇護眾生的大功德,全化此身。回饋天下有情眾生。若有情眾生遇艱難病苦,呼其名,她自尋聲來救,遇難解難。消災化吉祥。化功德福報為藥雨以解病苦。此為藥師妙靈元君娘娘的司職。
而區別在於,若得病苦之人,呼鬥聖元君的名號,求其來救治。鬥聖元君娘娘是做不到的。因為其司職不屬於此。而且鬥聖元君娘娘聽得呼請,但藥師妙靈娘娘雖也知曉。但卻無法靈應。
為什麼?
這兩位不是一個人?
的確是一個人,但神職就是如此,無法混淆。
簡單總結就是四個字,隨請而來。
這請,不是簡單意思的邀請,恭請。而是一種信念,就像同樣求神拜佛,為什麼有的人靈驗,有的人不靈驗。因為信念的不同。
這個信念,不是對某一尊神仙,某一尊佛的虔誠。而是指,這求請心念的純淨無雜,發自深心。
因為神靈居於紅塵之上,坐落於廟宇之中,每日每時,聽聞求請的願念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