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其實瑪麗很想說,就算沒錢也沒關係,她所在的這個時代前推四十年,馬克思和恩格斯便在倫敦寫出了《共那個產黨宣言》,而馬克思的妻子燕妮·馬克思,不也是一位無產階級大家嗎,她可是正經的貴族小姐,卻跟著馬克思過的窮困生活,在這個時代是驚世駭俗、難以置信的選擇。可放在二十一世紀,誰會說馬克思夫人嫁錯了人呢?
但這話可不能放在明面上講,和她兩位好姐姐也不行。
“那也得是倫敦的銀行家才好,”於是瑪麗擺出悶悶不樂的神情,“但是我什麼時候才能去倫敦呀。”
倫敦!瑪麗是真的想去倫敦。
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儘管它並不如二十一世紀乾淨有序,可在瑪麗心底,那是個理想鄉般的存在——未來蒸汽朋克題材的誕生地,福爾摩斯的冒險天堂,無數作者作家的靈感來源。就算現在它髒『亂』差缺乏規劃,瑪麗也很想去看看,否則的話,豈不是白來這個時代一趟?
瑪麗一臉鬱悶,伊麗莎白忍不住敲了敲她的腦門:“聽說賓利先生可是認識不少倫敦的朋友,你對他沒興趣,想來也是不打算參加他的舞會了,那可真是可惜。”
哎……
對哦?
瑪麗雙眼一亮。
雖然她確實對賓利先生和他的舞會興趣缺缺,但賓利先生作為一個有錢的紳士,想來在倫敦也應該有自己的產業。他認識很多人——其中可不止是《傲慢與偏見》的男主角達西。何況仔細想想,小說裡的伊麗莎白也是去過倫敦的。
她得把握住機會!
想通這點後,瑪麗立刻掙扎地爬起來,隆重宣佈道:“現在我對賓利先生有興趣了!”——好歹是未來姐夫之一,瑪麗得指望著他帶自己見識見識倫敦啊!
幾天的叨叨下來,導致柯林斯先生到來時,並沒有受到他預料中的歡迎,反而因為班納特太太抱怨的太煩,使得幾位小姐對這位不請自來的表哥喪失了任何好感。
瑪麗算是五個姐妹中反應最小的那個。
因為原著裡的柯林斯先生是來看看幾位班納特小姐,打算從其中討個老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