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掌門之位,投身軍旅,依靠著一身絕學,立下了赫赫戰功,得到皇太極和多爾袞以及順治皇帝的賞識,最終成為了康熙朝的四大託孤大臣,位及人尊。
鰲拜此人雖然只是一介武夫,畢竟經歷了多年的官場摸爬滾打,野心也變得越來越大。早在十五年前,鰲拜便已經親自回到金頂門,命令他的二師弟,也就是當代金頂門的掌門極洪上人廣收門徒,以為他日後之用。
金頂門向來的規矩是掌門之位傳長,極洪上人之所以能夠成為金頂門的掌門,便是因為鰲拜的主動謙讓,是以極洪上人對鰲拜素有感恩之心,加之鰲拜那時已是多爾袞最為器重的戰將,極洪上人又怎敢得罪,便按照鰲拜的吩咐去做。
這一個決定不得了,大大改變了金頂門的命運。金頂門歷來的門規是對擇徒要求極為嚴格,是以金頂門的弟子歷代都是很少,像鰲拜這一代只有師兄弟不到十人,但個個都是武功高絕。而極洪上人一經放寬了擇徒的標準,使得金頂門十五年來門徒增長了數十倍,整個金頂門的人數加在一起竟有五百人之多,其中當然也不乏高手,只是與五百的總人數相比,就少得可憐了。
第5卷第110節:第四十三章調查鰲拜(3)
康熙即位之後,鰲拜的野心越來越大,隱隱有廢掉康熙,自己做皇帝的念頭,若非是顧忌索尼的勢力,只怕鰲拜早已經得手了。眼下索尼重病在身,怕是活不長就了,遏必隆倒向了自己,只剩下一個有勇無謀的蘇克薩哈,鰲拜的氣焰便更加旺盛了。
前幾次的皇宮行刺確是鰲拜命人所為,鰲拜若想登基,首要的便是要控制康熙,大權獨攬,過一段時間,再命令康熙下讓賢書。只是康熙雖然年幼,卻並不好控制,而且康熙對鰲拜專權也甚是不滿,隨著年齡的增大,康熙對鰲拜更是越來越不滿,這才使得鰲拜想出了一個透過行刺,殺掉康熙。康熙一旦身死,其並無子嗣,鰲拜便可趁機再立上一個年幼的小皇帝,自己大權獨攬了。只是,幾次的行刺並不是太順利,一是宮中侍衛眾多,二是宮中竟然有幾個太監(海大富)、宮女(鄧炳春、柳燕)武藝不弱,鰲拜這才沒有成功。
原書中,康熙不知鰲拜武功底細,冒險用十二個小太監企圖殺掉鰲拜,當時鰲拜那裡想到皇上會有殺他之心,並沒有絲毫戒心,以為康熙是和他鬧著玩呢,這才讓韋小寶有機可乘一刀刺中了鰲拜的大腿,接著康熙又是一刀刺入了鰲拜的背部,韋小寶更是以爐灰撒入了鰲拜眼中,更將三十多斤重的香爐砸向了鰲拜的腦袋,若在平時,即便是五十斤、百斤重的香爐砸在腦袋上,鰲拜也絕不在乎,畢竟金頂門練得最絕的便是腦袋上的功夫,但是當時鰲拜已經身受重傷,便被香爐一下子砸暈過去,這才被康熙成功擒下,既便如此,那香爐破裂,鰲拜的頭骨竟然絲毫不碎。
瞭解到了這些情況之後,洪天嘯便想出了一個一石二鳥的計策,便是行刺鰲拜。
行刺鰲拜必然能夠使得洪天嘯更加得到康熙的信任,從而更加方便他在宮內的行動,也會使得鰲拜對康熙更加顧慮。而行刺鰲拜也更是使得鰲拜加快篡權的步伐,總而言之,康熙和鰲拜斗得越激烈鬥得越久,對洪天嘯的大計越有利。
第5卷第111節:第四十四章行刺鰲拜(1)
康熙雖然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但現在畢竟還是年少,心思還不是很縝密,有著少年人的衝動和好玩的心理。在聽到洪天嘯獻上的行刺的鰲拜的計劃後,當即便拍案叫絕,作為皇帝,行刺對於他來講絕對應該是從來不會去想的。
洪天嘯之所以敢提出行刺鰲拜之事,自是因為楊溢之已經帶著陸高軒、胖瘦頭陀三人來到了京城,有了這四個高手,洪天嘯的底氣便足了很多,即便事有不濟,以五個人的武功來講,全身而退絕沒有什麼問題。
在和康熙進行了一番詳細的商議之後,第一次行刺鰲拜的計劃便暗中展開了,康熙雖然沒有參加卻是讓御前侍衛總管索額圖跟隨前往,其目的有二,一是為了觀察洪天嘯和鰲拜二人的武功孰高孰低,二是為了監督洪天嘯。
這一段時間,鰲拜正在大力搞圈地運動,圈地運動其實就是將原本居住在“城市”裡的人,趕到“城市”邊緣或者城外去,將他們的土地佔為己有。這是清朝貴族欺壓漢人的一種方式,在圈地運動的背後,則是鰲拜和康熙因為政策意見相左的暗鬥。
這一段時間城市的邊緣的土地已經換完了,鰲拜便將剩下還沒有得到土地的漢人的土地圈到了城外,是以這幾天鰲拜幾乎每天都要到城外去考察土地。於是乎,行刺鰲拜的最佳地點也就是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