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字訣’‘風字訣’‘天字訣’‘千字訣’‘萬字訣’,這前十八式劍訣中,以第一式‘明字訣’為總式,其千變萬化都離不開這一個‘明’字,你一定要領悟到‘明字訣’中的奧妙。”
張宣一眼往第一句瞧去,腦中又回想適才裴旻的劍招,再瞧瞧詩貼的筆法走勢,腦中不停的回想,總覺得哪裡有地方不對,可就是不知道具體在什麼地方。一時思想陷入爭鬥,無法自拔。
裴旻看著張宣的表情,知道他正在領悟劍法的關鍵時刻,不去打擾,留他一人在那參悟。
在經過激烈的思想碰撞後,張宣腦中不斷浮現出詩貼中的每一筆每一劃,那每一筆的比劃都像是一招劍招,不停的在眼前比劃,但是這些劍法卻又都是密不可分的,每每一招都能連穿貫通,那一點點的寒芒在眼前似乎勾勒出一幅絕妙的舞蹈來。忽然張宣眼前出現一位絕世佳人的身影,這身影隨意舞動,只見她雙手各執一把寶劍,身姿妙曼,雙劍舞動時,如羿射九日,又似驂龍飛翔,忽然間只見這絕世的佳人雙手急抖,雙劍各挽出幾朵劍花來,劍花舞畢,雙劍猶如一股波濤,卷著萬丈波浪消逝在海天的盡頭。
突然,佳人消失,只餘留兩把劍來那雙劍交叉放於張宣眼前,張宣正欲伸手去取,卻怎麼也摸不著,忽地耳邊傳一聲淺笑,那佳人又現出身來將那雙劍取走,這一次佳人舞動的雙劍與剛才又有所不同,身法已無適才那般輕盈靈動,卻多了一分癲狂,似金蛇亂舞,又像巨龍盤踞雲霧之巔。那雙劍的寒芒漸漸匯聚成一點,忽地這一點光芒向四處急射分散開來,化成了一橫一點一撇一捺一勾,慢慢的印在了地上的詩貼之上。猛地張宣睜開了雙眼,向地上瞧去,只見自己寫的詩貼仍完好無損的在地上,看不見絕世的佳人,也瞧不見他飛舞的雙劍。這時從地上突然刺出一劍來,朝張宣而來,張宣猛的一驚,正欲側身閃過,發現這一劍隨即就消失了,再往地上看去,仍是好端端的,並無異常。
裴旻見張宣瞪大了眼睛看著地面,問道:
“宣兒,你看到了什麼?”
張宣道:
“回師傅,弟子剛才似乎看到了一人手執雙劍舞動起來……”
裴旻連將手在身前按住,張宣瞧了之後就閉嘴沒有說話了,只聽裴旻道:
“你所悟,不要說與為師聽。宣兒你曾飽讀詩書,書法行文的造詣自然比為師高明的多,你所悟也定高於為師。”
忽地裴旻刺出一劍,朝張宣右肩而去,張宣驚奇之下側身避過,右手捏了一個劍訣,只見張宣右手兩指在身前連繞了三下,不知怎地,就將七星劍彈了開去,裴旻回劍踏前一步,持七星劍橫削過來,速度比剛才又快了一倍,張宣不敢大意,前傾收腹,右手劍訣輕點出來,一招“明字訣”,手指在劍尖處畫了兩個圓,連消帶卸,又將七星劍從腹前彈了開去。
短短兩招,只在電光火石之間,眾人只眨了一下眼睛,就聽見“噹噹”兩聲響,再定神時,裴旻已經將劍收了起來,仰天大笑起來:
“不錯不錯,看來你已經有所悟了。”
張宣莫名發呆,自己怎地就悟出了這三絕劍法的精要了呢?
其實適才張宣在將筆法和劍法比較之時,劍法中的筆法和筆法中的劍法漸漸混合在了一起,那些劍招所勾勒出來的畫面正是當年張旭在河南觀看公孫娘子舞劍時的情景。
當日張旭見公孫娘子舞劍時,劍法遊走龍吟,璀璨奪目,不知不覺入了迷,腦中不斷浮現出公孫娘子的身影。一日張旭在讀庾信的《道士步虛詞》時,突然感覺紙上的文字一筆一劃的都拆分開來,那點墨之間猶如一招招劍法朝自己使來,張旭登時筆興大發,取來筆紙,將適才所讀的《道士步虛詞》中第二首寫於筆下,整首詩一蹴而就,毫不拖泥帶水,筆下游走飛舞,便猶如當日公孫娘子在眼前舞劍一般,是以這詩貼中的第一首詩將公孫娘子曼妙的身姿和劍法盡數書於筆下,張宣適才腦中所現正是當年公孫娘子舞劍時身影,這一幕隔空的觀望,預示著公孫娘子昔日出神入化的劍法將重現人間。
裴旻見張宣兀自發呆,便又道:
“這前十八式中,每一式都有數種變,且十八式之間聯絡緊密,能合二為一,也能分而散之,你要好生記住。”
張宣此時對於自己的所看到的景象尚是初次體會,於劍法中還未融會貫通,但剛才裴旻試他那兩招卻起了引進山門的作用,他無形中將張宣的所見所悟化為有實有形的招式對拆,就猶如為張宣開啟了一扇門的門栓,待張宣推開這道門後,面對的將是整片遼闊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