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的兩次文明大倒退,之所以在晚清時代中國會被外國侵略者隨意欺凌隨意宰割,和這兩次文明大倒退是分不開的。
在1598年,明代火器研製者趙士楨在土耳其火繩槍的基礎上又改進出魯密銃。這種火器彈藥裝填量高、射程遠,威力比同期歐洲火繩槍大,更比當時日本戰國時代的火繩槍輕便,因此在明軍中大量裝備。明朝支援高麗李朝的戰爭中打垮豐臣秀吉的日本聯軍,應該少不了子母銃跟魯密銃的功勳。戚繼光在平倭時期還發明瞭一種虎蹲炮。底盤有鐵釘,可抓牢地面從而減少後座力、提高命中率。一炮能打出百多彈丸,是實施高密度面積打擊的利器。而且該炮體積輕巧、機動力強,對潛進山區的倭寇作戰成效顯著。1568年,戚繼光甚至把它裝備到騎兵營,作為必備的騎兵炮作用跟現代的小型迫擊炮相似。
更為聞名的紅夷大炮,最初是明代天啟年間從澳門葡萄牙人手上買來。紅夷大炮就是長管加農炮,廣泛為英國跟荷蘭人使用在戰船上。澳門葡萄牙人的三十門炮也是從英國船上掠奪而來。明朝得到這三十門炮,一部分用於軍事仿製,一部分則用於實戰,佈置在關外。袁崇煥寧遠大捷就是靠這幾門從葡萄牙人處買來的紅夷大炮,把自許平生百戰無敗跡的清太祖努爾哈赤炸得狼狽而逃,最後跟豐臣秀吉一樣,憤懣成疾,鬱鬱而終。1635年,另一個明代火器研究家畢懋康更發明了燧發槍。燧發槍配有火石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