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間掃向俞和那邊。
第四十六章又春分,再試劍
觀禮已畢,眾修士紛紛告辭而去,俞和隨著鑑鋒真人到了壽陽城外,又祭起七彩白玉金輿車,乘雲而歸。
回到羅霄劍門中,俞和拜別了鑑鋒真人,奔到東峰小院。第一件事,自然還是取出胸前的玉符。
陸曉溪門中也做了場中秋法事,海外仙島有古蟠桃樹,門中弟子結伴去採了,仿著天闕瑤池的傳說,擺下蟠桃大宴,眾弟子直歡鬧到月落rì升才休。陸曉溪受她師尊寵愛,偷偷給了她一顆近千年份的蟠桃,吃下後,能抵得一甲子的苦修。蟠桃採下不能久存,否則走散了靈氣,陸曉溪當即吃了,果真是修為大進。她把桃核留下,說是將來若是見著俞和,便讓俞和把蟠桃核貼身藏好,此物最能闢諸邪。
俞和也把自己去壽陽城觀禮的見聞說了,只是略去了結識薛千容的一節。特意講了那麒麟顯身,天降銅錢的情形,陸曉溪聽說俞和對著符紙銅錢默唸了自己名字九遍,很是歡喜。
絮絮叨叨的又說了一些,陸曉溪再三叮囑俞和切莫再亂飲酒,兩人才依依作別。
這此觀禮之後,俞和依舊是每天練劍調氣。暑盡秋至,秋去冬來,俞和終於等到了雨雪交加的天氣。他盤膝坐在屋簷下,兩眼望著山間小雨一會兒化作細雪飄揚,忽又轉回成了綿綿雨絲,到後來也分不清是雨還是雪,落到地上,全成了一片水澤。
看了整整兩天,俞和才略有領悟,一劍揮出百道劍影,實如虛者,虛亦實,好似那小雨夾著細雪,教人看不分明。若說威力,這“雪雨式”遠不及那“雷雨式”,即便比那“暴雨式”也稍有不如,可創下這落雨劍法的元辛真人將“雪雨勢”放在最後一式,卻有深意。
這第六式“雪雨式”的劍意,已然穩穩凌駕於前五式。說從“時雨式”到“雷雨式”,還是由雨勢中衍化而來的基本劍意,以水生金的五行氣相,而“雪雨勢”雖然粗淺的一看,依舊是外水內金,但其實卻從“雷雨式”演進了一大步,多了一層虛實化轉的要訣。論及虛實,那便脫開了五行劍的範疇,而是兩儀劍的意境,虛實為兩儀,相生相滅,而雪雨變化隨心,一劍揮出,使劍者可只憑心念一閃,就化虛招為實招,或轉實招為虛招,好似雨雪夾雜,只有落到地面上的一瞬,才可分辨到底是雨絲還是細雪。
雖然這虛實兩儀,只是中兩儀的品階,但學會了“雪雨式”,卻著實讓俞和的劍術進了一大步,等若為俞和推開了窺見兩儀劍意的一道門扉。
轉過年關,俞和漸覺丹田充盈,心中知道這恐怕是自己玉液凝丹的先兆,於是吐納的功夫修得更勤。
時間一晃而過,冬去chūn來,俞和入羅霄劍門就要滿二年,又一次chūn分祭rì,門內試劍。
這一回門內試劍,藏經院諸弟子被分到午字號劍臺。論劍殿的幾位弟子依舊在臺下坐談,俞和掛著個掌門隨侍弟子的大名頭,此時門中名聲漸顯,所以剛往臺上一站,便有人來邀劍。
第一個上來的就是太一院的熊山壯。去年試劍他敗給了俞和,說起來雖對俞和讚譽有加,但心中是好生不服氣的,今年一看俞和登臺,立時縱身上臺。
可惜這一年中俞和進境太多,再不是去年那個新練劍法的雛兒,熊山壯的六壬分光御劍術甫一展開,對面俞和劍訣虛引,便是千百道劍影罩定了劍臺,直彷彿有層雨雲蓋住了午字號劍臺的上空。
劍鋒交錯,一陣紛雜的嘶鳴,俞和右手翻掌一壓,劍勢斂去,只見熊山壯渾身道褂也不知破了多少孔洞,頹然跌坐在地上,滿臉青氣,雙手高舉著一陣搖擺。
一招便將太一院十八代次座弟子打成這副狼狽模樣,周圍觀看的弟子們齊齊倒抽了一口涼氣,當下就有一大半等著上臺試劍俞和的弟子,徹底的打消了念頭。
熊山壯下了臺來,回太一院那邊一通叫嚷,硬拉了兩人一起,又到了午字號劍臺下。
劍臺上俞和同一個圓臉慈眉的漢子不溫不火的試了三招,那漢子撤回一步,抱拳同俞和相視一笑,躍下臺去。
熊山壯拉著兩位同門躍上劍臺,要同俞和再鬥,俞和認識其中一人,方臉細目,一派文氣,是太一院十八代首座大弟子戴天生,另一人看起來很年輕,面板黝黑,身手細長,卻不知道名字。
三人橫劍擺了座三才劍陣,那年輕的師弟站了天位,熊山壯站了人位,戴天生鎮守地位。劍勢展開,俞和眼睛一亮,先不說戴天生和熊山壯如何,那年輕的弟子用的也是落雨劍法,而且看那行氣運劍的氣相,竟與南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