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校司空,改護聖都指揮使。第七年,遷檢校司徒,遙領閬州團練使。第八年,授陳州防禦使。
契丹從黃河南岸撤軍後,改任檢校太保、鄭州防禦使,充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不久任永清軍兵馬留後,俄正授節制。這一年,他詔領千騎戍防冀州。946年,石重貴命令杜重威北討,詔令他擔任北面馬軍都排陣使之職。杜重威命令他收復淤口關,在浮陽之北界與契丹騎五千兵馬相遇,苦戰竟日,以眾寡不侔,為流矢所中,歿於陣。
前文提到過此人,但未註釋,此處詳加說明。
………………………………
第四百六十五章 武學根源
“天人五衰之所以又被稱為心劫,是因為天人五衰並非是由於修為出了問題,而是心境出了問題。所以,妄圖從修為上去解決天人五衰,無異於緣木求魚。”瞭然大師盤腿禪坐於靜心潭邊,緩緩地道,“心境如山,心意如水,各人心境皆不相同,為何有的溪流能匯聚成河,直奔大海,而有的只是消失在岩石縫中?
這不是水的原因,而是山的緣故。
心境中有罅隙,那水自然就會流入罅隙中去。
不要以為出招時的種種雜念只是心意的事,其實,說到底還是心境出了問題。”
一邊盤坐的李風雲閉目不語,蘇語儂似有所悟。
蘇語儂提出襲擊慧法大師的人可能不是內事監,甚至朝廷的人後,眾人都覺得有此可能,若真是這樣,那此中事情錯綜複雜,恐怕一時也難弄清楚。
少林寺住持慧法大師,命令門中弟子詳查此事,尋找其中的蛛絲馬跡。少林寺身為武林中的泰山北斗,萬沒有道理吃了這麼一個暗虧而沒有任何行動的。李風雲、蘇語儂畢竟不是少林寺弟子,也不好過多插手此事。
李風雲身上的天人五衰越來越嚴重,杜如月央求瞭然大師出手相助,瞭然大師不是敝帚自珍之人,欣然答應。尋了這靜心潭邊指點李風雲。
“大師,那這心境出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過了許久,李風雲睜開眼睛問道。
“心境的問題,老衲說過,也沒有完全解決的辦法。不過,卻可以補救,雖然效果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