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是不成的,還要蒐集各方面的訊息和態度、反應。
王大山立刻動了起來,一隊隊人馬,悄悄潛入遼國。
安排妥當,李風雲忽然望了公孫無憂一眼,幽幽地道:“這段時間,難為你了!”
李風雲怎麼會不知道,因為王成等人的死,公孫無憂成了他的替罪羔羊,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各方的非難和冷言冷語。
軍中的將士普遍認為,王成等人有大功於風雲衛,雖然犯下大錯,但功過相抵,不該斬首。之所以會被斬首,是因為公孫無憂這個小人在其中做梗,想要立威,逼迫李風雲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公孫無憂微微一笑,道:“何來難為之說?當初,也的確是本公子逼著你下的狠手,至於立威,呵呵,如今軍中議論本公子的人雖多,但畏懼本公子的人也不少,他們說的也不全錯!”
李風雲搖搖頭,道:“不成,這件事是我做的,不能讓你替我頂這個鍋。安排一下吧,我要召集軍中各部,將此事說清楚,不止是為你,而是為了風雲衛的將來。我要那些跟隨我征戰四方的將士,明白風雲衛究竟為何而戰。
如果他們中有人不願跟著我們走下下去,那就好聚好散,總好過刀槍相對,讓王成的錯誤重演。”
公孫無憂遲疑了一下,道:“這樣合適嗎?只怕會有很多人的心散掉。”
“散掉也要說!”李風雲道,“我們走的這條路,太過兇險,我不願他們到死的那天后悔。把話說明白,說在前頭,如何抉擇在於他們,他們的命運,理應由他們決定。”
公孫無憂想了想,沒有再反對,道:“二月中,軍中就會有一場大比,算起來也不過只有十多天了,就趁這個機會吧!各地除了留下必須的守備人馬,風雲衛各部都會集中到定州來。或許,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讓平等在官兵中生根發芽!”
十多天很快過去,望著演武場上近兩萬官兵,和身邊各營的將官,李風雲清了清嗓子,繼續道:“……兄弟們,將士們,王成之死,我李風雲也很傷心,也很難過,他也是我的兄弟啊!可是,不是我李風雲不肯饒他一死,是律法不肯饒他一死。為了毀滅證據,他竟然對一家十八口盡數滅口,十八口人命啊,試問,律法能夠繞過他嗎?若饒了他,我們風雲衛成了什麼,土匪窩嗎?
大家來投奔我,參加風雲衛,捨生忘死的戰鬥,難道就是為了當土匪嗎?
有人說,王將軍戰功赫赫,就算犯下大罪,總可以將功補過,功過相抵吧?我說,不對,世上沒有這個理,試問天下,難道說誰曾救過一個或者幾個人的命,就可以肆意殺人?
不行,至少在我風雲衛、在定州、在涿州是絕對沒有這個道理,也沒有這規矩。
在我義武軍管轄的範圍內,只有有功就賞,有過則罰,沒有將功補過,更沒有功過相抵之說。這是律法,也是規矩,律法不可以觸犯,規矩不能違背。這一點,對誰都是一樣,不只是對平民百姓,對風雲衛的普通士兵,對我李風雲,對在場的各位戰功赫赫的將領,都是如此,沒有例外。
按律判決王成等人,是我李風雲經過深思熟慮後做的決定,絕不是在其他人壓力下不得以做出的。或者說,這個決定不是我李風雲做出的,而是律法做出的。無論是誰,只要觸犯了律法,就算是我李風雲,結果也會是一樣的。誰來說都沒有用,我李風雲說什麼也沒有用,一切都以律法說了算。
……”
李風雲的講話很長,足足講了半個時辰,這次講話在軍中引起了極大反應,傳揚出去後,在定州民間再次引起來很大的爭辯與反響。因為,李風雲隱隱提出了一個觀點:“律法之下,眾皆平等,皆無例外”。這個觀點似乎與法家頗為相合,卻與堅持“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儒家相違背……
不過,雖然李風雲的說法大違倫常,不過各方勢力對李風雲的反應卻十分平靜,眾人已經對這個好為驚人之語,譁眾取寵的李風雲已經習慣了。
………………………………
第六百七十九章 傳言
“不知何時,世間流傳著一個傳言!”十九從棋壇中拈起一粒黑子,靠在耶律屋質的白棋邊,緩緩地道。
耶律屋質手拈一粒白子,盯著棋盤思索了半天,忽然一伸手,將棋盤上的棋子攪亂,嘆道:“我輸了!年輕人,老夫對你的傳言並不感興趣,但是你能告訴老夫,你的棋術明明比老夫高,卻每次持黑先行,究竟是什麼原因。”
“什麼原因?”十九一邊清理著棋盤上的棋子,一邊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