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諸多生靈,若有緣法被帝鄉接引,陰神陽神皆化天兵神將,而真靈之神則摒棄為牛羊,這就是天帝尋找出的路子。”
“不需要真靈之神,身之神,乃眾生之根,四大眾生之中,凡修行有成之輩,皆不脫三神束縛,縱然三神歸一化作元神,這其中,還是真靈之神在主導。”
“陰神為靜,陽神為動,但真靈之神卻近似於仙,乃超脫之根本,天帝以陰神取陽神,化陰陽動靜之平衡,以陰身證陽神,卻不取真靈之神,故而乃是新生神道,但卻與神祖之言相悖。”
神尊細細言:“原本若諸神為靜,則永世長存,然此道路生來如此,若下神誕而為下,便永世為下,可天帝開闢陰身證陽神之路,故而使得下位先天諸神有了更進一步的可能性。”
“帝鄉便就此誕生,從而再度衍化出後世其餘五道神部,細細講來,已經背棄了真正的神道。”
秦中鬼聽完,低聲道:
“神者,不可知也;神者,不可名也;神者,不可動也;神者,不可窺視也;神者,不可妄自語也。”
“若可知,則無神性;若可名,則無神威;若可動,則無神力;若可窺視,則無神格;若可妄自語,則無神之一字。”
“仙者,可知之;仙這,可名之;仙者,可妄動之;仙者,眾生可見之;仙者,本自妄語而得之。”
神尊的那抹火苗在碑文上顯化的越發浩大:“你記得很清楚,這是渾淪對於太一的呵斥,最初的天地之中,陰陽相動,光陰歲月互相交戰而產生神、仙二道,神本就是寰宇之力的具象化,而仙者……不過是光陰之中誕生的……不可管控的渣滓。”
“本從無何有之鄉中衍化的塵埃,自比諸神而起,本就是妄語而出,唯我真正神道,為遏制這些妄語者,誕生無數太古諸神,自此神、仙二分,渾淪祖神與太一同赴無何有境,坐而論道,然太一詭辯,拖住神祖,故而讓眾生皆在夾縫之中苦苦求生。”
秦中鬼悲語:“神祖高義,不忍四大眾生受苦,故而墜入無何有境與太一辯論,我等後世子孫諸神,不能前往助陣,怒呵太一老兒,實乃是大悲之事。”
“敢教神尊知曉,我這便去集結諸巫三聖,不日便遣眾位至尊前去圍獵天帝。”
神尊:“這般,我現在便傳你陣法,對了,還有一件事情,須得提點,那仙人李氏,身負天帝之尊,這是貨真價實的神道之法,你此番困住二位太上,玉皇可殺,天帝殺不得,擒下之後拿來見我,他不予我穹昊之火,我便奪他太上之身,正好‘天帝’本身就是神道之法,我取天帝,也可行一次虞主之事!”
神尊話落,那火焰漸熄,秦中鬼眉心中黑火金炎一閃而逝,得了兩門神道絕世的大陣,立刻匆匆離去,以秦火之苗通知峪水之處二大聖部,故而不消半日光景,二大聖部便立起兵將,由得二位聖人帶領,浩浩蕩蕩,自西極出發,以大巫之法橫行中原四極,向天帝雲山趕去。
同樣,天秦聖部也自北極津水而出,當世天秦的傀儡聖人出面,帶領三十五位大巫踏天而去。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崑崙峪水,尊盧中天伐大庭
天秦聖部的龍首巨神橫行天下,那巨大的身軀帶著風雨雷霆,吞吐著煙霞雲霧,三十五位蓋世大巫,俱都乘坐金輦而來,那便是三十五尊龍首巨神拉車,又有百餘巨神開道,逢山便崩,遇河便踏,整個中央四極被這種動靜弄得人心惶惶。
而更讓人懼怕的是,西極峪水,尊盧氏與中天氏起兵,這兩大聖部下統轄部族何止萬餘,其中各有人部八、六,各有龍部三十二、七十七,其餘少部不計其數。
其中,尊盧氏禮奉上古崑崙氏,中天氏禮奉巴羅氏,這兩大上古大巫聖人,前者創造了山與海,後者教導了人們如何去觀看天象星辰。
故而,秦中鬼最先以玄火控制的,也是這兩大聖部,當初他還尚有些狐疑,至如今被傳授了兩大神陣,這才明白秦火神尊的用心。
中天氏大巫可動用天象星辰之力,尊盧氏則整個大地的山河川海皆為其所掌。
前者一直以來在西極峪水,而後者,尊盧氏事實上則是在西原四極,而非中原四極。
尊盧氏居西方天原,多山多嶽,其中高土處,連年大雪,但亦有古木參天,青草盈盈,已與中原四極之木禾大不相同,其中聖部,自稱居住之地為西方崑崙山!
西原四極,西極崑崙山上尊盧氏,禮奉上古大巫崑崙氏,有移山倒海之力!
秦中鬼自是有辦法使得他們速速前來的,天秦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