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的情況,因此羅豐打算親自進行確認。
二是六道宗的弟子不僅有自己,還有黃泉、屠百靈和司鏡柊,若要藉著同宗弟子的身份拉關係,這三人中任意一人都能擔任,而要同瀛仙宗打交道,就必須自己親自出馬,司鏡柊雖然和司空玄是堂兄妹,但以司鏡柊尚未恢復記憶的狀態,實在無法承擔這一任務。
“六道宗那邊,端木正和洪馗皆是智謀之士,秋璃也是大度之人,只要知曉羽化宗的情況後,必然不會拘泥兩派的關係而坐視不理,故而不必擔心,倒是瀛仙宗這邊除了一個司空玄外,就沒有能拿得上臺面的人物。”
羅豐思忖著,假如司空玄有法相境的修為,足夠自保,憑他的智慧倒是不必擔心,就怕發生意外,倘若在最初的時候他意外碰上了王級天魔,哪怕有通天的智慧,亦難保性命。
依照羽化宗的總結,要在同魔族的戰爭中取得優勢,靠的不僅僅是強者的數量,更重要的是另外兩種人。
一是擁有領袖氣質的人,能夠統帥他人,給他人以安全感,讓人不自主地聚攏在他身旁的人,這樣的人能夠在異變初顯的時候聚合起同門師兄弟,減少落單者的傷亡。
第二種便是智者了,要對抗魔軍,因為限制了境界,不存在界王境以上的強者,不會出現單人憑藉超凡的武人碾壓群體的情況,故而戰鬥最終必然會導向一種集體對集體的形式,謀略就成為了左右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這種謀略並不是指戰鬥中靈光一閃的智慧,而是對整體戰略的把握,更接近兵法。
最初的時候,羽化宗的整體實力其實是超過魔軍的,但劍修的作風很容易出現那種獨來獨往的人,他們性格孤僻且自負,雖然有知己好友,但最為依仗的仍是自己手中的劍,堅信能夠用劍來劈開所有的困難,消滅一切阻礙,不求他人,只求於己,求於劍,舍劍之外,別無他物。
並不是說這樣的性格就一定差,因為心誠專一,他們在證道途中往往能勇猛精進,因為不求他人,他們的意志通常堅忍不拔,對個人的而言,實是一種難得可貴的精神,而且即便在外得罪了人,有羽化宗這樣的背景在,對方通常會忍讓一二,畢竟在玉洲上,修士之間是要講規矩的,行事不能肆無忌憚,最常見的就是不能以大欺小。
可是這樣的性格放到當下的局面就極為不利了,魔族可不會在意羽化宗的背景,也不會遵守什麼規矩,該下毒手的時候絕不會心軟,能以大欺小,絕不公平戰鬥,而羽化宗的劍修因為習慣獨來獨往,很容易被魔軍抓住金輝進行圍攻,各個擊破,在異變初期的時候,許多羽化宗強者就因此而隕落,白白折損了力量。
最糟糕的是,魔軍能夠復活,使得劍修悍不畏死的搏命拼殺失去了價值。
在被逼入絕境的時候,劍修往往會催動禁術,發揮自身最強的殺傷力來個玉石俱焚,從而對敵人予以重創,但這點在魔軍的復活神通面前失去了意義,不管你殺了多少,最後都能重新復活,完全不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