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悽然一笑,卻開口說道:“沒有,這些年姨母挺好的,倒是阿城這些年想來是受了不少苦。” 葉如晦搖搖頭,開口說道:“姨母能告訴侄兒,姨母的眼睛為何如此麼?” 婦人閉著眼睛,不一言。 葉如晦輕輕點頭,輕聲開口說道:“姨母,我去做飯了。” 葉如晦沒有追問,反倒是起身去屋內做飯。不多時,整作小院便香氣瀰漫,葉如晦和婦人坐在小院內,有一句沒一句的談著這些年的經歷。 酒足飯飽,葉如晦收拾好碗筷以後,坐在婦人旁邊,輕輕開口說道:“姨母,您遙遙千里嫁到江南的時候,我還沒生出來,只約摸記得那年姨母回家探親還抱過我,後來孃親走了,時間太久,我都快忘了。爹將我帶到梧州,有個叫洛城的小地方,不過之後他也走了,就留下我一個人。好在有個李爺爺將我養大,還有先生教我識字做人,不過後來先生也走了,先生讓我去陵安,那我就去陵安,姨母可能不知道,那時候大夫說我活不了多久,我也清楚,於是就想著去了陵安之後,就按李老頭說的地方來找姨母。因為,大約姨母應該是我唯一的親人了。不過後來,先生的先生把我的病治好了,師叔又讓我去南唐,我想著等回陵安之後,就來江南看姨母,現在看到了,姨母不說這些年受過苦的也好,我先前在屋內看到了姨父的靈位,還有姨母的眼睛,姨母怕我受牽連,我知道,我爹死的早,可他沒死的時候老喜歡跟我說一堆話,其中有些忘了,有些我沒忘,我爹說前些年他參軍的時候,寄信回家,回信的時候娘都只會回當你的兵,少操些家裡這幾個字。他還說娘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性子有多烈,不過我沒覺得娘性子有多烈,這些年都沒打過我。爹說,娘曾經說過,要做個好人,但是有人欺負自家人,要還回去,不管是罵還是打。我想著也有些道理,那時候與先生說道,先生也說這樣可行。” 葉如晦頓了頓,抬起頭看了婦人一眼,再次說道:“姨母,所以說,這個人,肯定侄兒是不會放過他的,不管他是誰,你不告訴侄兒,侄兒會自己查,姨母會告訴侄兒麼?” 聖賢書裡寫的有“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見敬,愛人而不必見愛。敬愛人者,己也;見敬愛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必在己無不遇矣。”這樣的為人準則,但也寫的有“君子怒時意氣盡。”這樣的句子。 婦人閉著眼,卻仍舊是有眼淚從眼眶中流出,最後,她還是輕輕點了點頭。 (本章完)
第97章 君子不為
(前一章的老婦人太老,改成婦人了,不然葉如晦姨母總感覺太老。) 大楚吏部在冊的官員不少,就連吏部官員,要是全部清查一遍,也不知道要清查到猴年馬月,畢竟除了在職的官員之外,蔭補的官員也不在少數,相比於前朝,大楚的官員制度極其混亂,一職數官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宗室子弟七歲便可授官,而有的甚至在襁褓之中便有官階。說起來這也是迫於時局,當年大楚建國之初,除了要穩定世家大族之外,對有功之臣也得封賞,並特許可以承襲和蒙蔭。這些人中大多上馬打仗還行,下馬治國便實在有些難為人了。 因此,大楚不得不透過朝試選出人才,將其安排到帝國各個角落,以保證這龐大的帝國平穩執行,一來二往,大楚在冊官員便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官僚群體,除了實實在在在職的官員之外,有官無職的群體實則更為龐大,這些依靠祖輩軍功或是因家世顯赫得到官階的紈絝子弟享受著和在職官員一樣的待遇,除了沒有行政的權力之外,其餘一切,都按照正常的官員待遇。 朝中寒門出身的官員對此多有不滿,文軒閣大學士葉適早在書中寫道“自古濫官,未有如此之多”。 而儒學大家宋祁則更是直言不諱的指出,“州縣不廣於前,而官五倍於舊。” 永和郡最大的官職是郡守,正六品,放在陵安不算個事,就算是在慶州州府裡也不是多大的官。但在永和郡內,郡守一職,切切實實算的上是一把手,可就是這樣的一把手,卻仍舊也要受制於人。 宋家,在慶州只能算是個不大不小的家族,宋家的主事者宋老太爺在陵安朝堂也不過只是個刑部員外郎,從三品大員。在旁人看來是極為不錯了,不過巧的是,禮部員外郎恰好是宋老太爺的侄子宋師道,這些年來宋家長房與二房之爭從來便沒有停下過。老太爺在朝之初,長房還能力壓二房,可隨著宋師道一步一步爬到和老太爺同樣的位置的時候,宋家的家主之位便開始向二房靠攏。 雖說宋老太爺和宋師道官階相同,可誰都看的出來,宋師道相比於宋老爺子,勝在年輕。就算宋師道不再升遷,等老爺子歸天之時,宋家家主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