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未必會死人!這位的嘴巴動一動,最終還是沒敢說出這話來……
過了這個軍寨,再進桐河就非常輕鬆了,才一入桐河境內,就有人前來迎接,是四五名精悍的桐河漢子,“見過諸位大人……新兵大營裡,已經劍拔弩張,快打起來了。”
桐河有個新兵大營,裡面起碼有五六萬的丁壯,在接受訓練。
此前的永樂大營,計劃擴充到三萬,本意也是想要訓練一些新兵,遺憾的是,新兵尚未全部到位,就被李永生打掉了,沒有起到該起的作用。
桐河的新兵大營,都是其他地方的,倒是有兩千餘名桐河輔兵打雜。
簫陽東大營的屠殺,第一時間就傳到了桐河,而桐河的幾個軍營,頓時陷入了迷茫中。
按常理來說,發生在東大營的事情,是有違鄭王軍隊本意的,畢竟“愛兵如子”的調子,是鄭王定下來的,東大營的主官該被追究責任。
然而,西大營就是因為“愛兵如子”才丟掉的,東大營雖然也陷落了,卻帶給了對方一定程度的殺傷,而且焚燒了不少軍械和軍糧,也算是雖敗猶榮,打出了鄭王府的氣勢。
所以新兵營有些軍官認為,到了這個時候,咱們練兵的調子也該變一變了。
既然內部意見相左,暫時就討論不出結果來,不過緊接著,大家就發現在東大營的陷落中,桐河人和永樂人所起到的作用。
這六萬的新兵裡,沒有幾個桐河人,但是永樂人佔了五千還有多,是一股絕對不可忽視的力量。
不少軍官認為,咱們的爭執暫且擱置,不管怎麼說,先妥善處理了新兵營的永樂人。
然而也有人認為,處理永樂人的事情不著急,如何彈壓桐河民間的力量,才是咱們最該考慮的——畢竟這裡是桐河縣。
必須指出的是,雖然是在桐河縣,軍方也沒將本地人太放在眼裡,畢竟他們手上掌握的軍隊超過了六萬,如果願意的話,甚至可以屠光桐河人。
然而,該怎麼對桐河黎庶下手呢,先下手為強?還是抓一些代表性的人物進軍營?
同時,對桐河下手的時候,軍營裡的永樂人,該怎麼適度看管呢?
不得不說,桐河的軍營人數雖然多,他們遇到的麻煩,也比其他人大——永樂新兵和桐河地方勢力這兩塊,都不是好處理的。
當然,若是東大營的主官還活著,並且在這裡做主官,沒準有膽子再下屠殺令,然而,奇葩之所以是奇葩,就是因為基本上沒人會那麼做,才顯得當事人的行為出格。
軍營裡沒人敢提出處決二字,雖然肯定會有人這麼想。
東大營的主官已經死了,還傳出了跟揶教妖人勾結的訊息,甚至王府都傳出風聲,鄭王氣壞了,打算追究那傢伙的責任——人都死了,還要被追究責任,那肯定就是針對家屬了。
這個時候,誰還敢提那些政治不正確的建議?
目前新兵營主流的意見,就是將永樂新兵派出去,讓他們強行將桐河地方的代表人物請進軍營,在控制桐河地方勢力的同時,離間永樂和桐河人的關係。
至於說永樂新兵可能不聽,或者陽奉陰違,那也簡單,派人在他們身後監督就是了——真當軍中的執法隊是吃乾飯的?
所以這些來報信的桐河好漢,也是心急如焚,“逆賊執意想在我們和永樂之間製造矛盾,我們請諸位大人明察。”
桐河人聽說縣裡的子弟在鄰縣被屠殺,直接就不配合鄭王的軍隊了,還有人開始對落單的軍士下手,現在所忌諱的,不過就是那六萬的軍隊,而縣裡卻沒有桐河人計程車兵。
這個時候,他們當然不想得罪永樂人,更不想得罪控制了永樂的雷谷。
李永生的眉頭皺一皺,“他們若真的想製造兩者的矛盾,手段太多了,甚至可以栽贓……你還是說一說,為什麼到現在為止,永樂兵還沒有出來抓人吧。”
聽到“可以栽贓”四個字,幾個桐河漢子齊齊看了過來,有人欽佩地發話,“李大人果然神目如炬,這兩天連續有永樂兵在集鎮上傷人的訊息,所幸的是,我們給鄉親講清楚了道理。”
“還真是栽贓了?”祭強聽得就是一聲苦笑,有些感嘆,又有點無奈,“唉,都是中土人,沒必要這麼狠吧?”
這種不擇手段的盤外招,國戰中經常見到,內戰中使用,未免令他感到齒冷。
李永生不耐煩地一皺眉頭,“重點……請講重點,我問的是為什麼!”
為什麼?原因也很簡單,軍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