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了足足一個多小時,他才把他的經歷講完,然後束手站在周維面前,又朝著周維拱了拱手,道:“院首老爺,我講完了。”
根據多年審案的經驗,周維基本上可以斷定李文駿沒有說謊,但是可能隱瞞了一些什麼細節。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徒步跋涉數百里,從乾旱之地逃荒到三山縣,這中間肯定有一些不便為外人道的細節。
周維不打算去追查這些細節,他對李文駿小小年紀就能完成如此壯舉,還是有幾份欽佩之意的,對李文駿想讀書認字,好日後方便尋找家人的用心,更是深表贊同,他本人就是一個極重親情的人,越發地覺得李文駿這個小夥子不錯。
“我佛慈悲。”元智和尚雙手合什,宣了一聲佛號,“看來是貧僧誤會小施主了。如果不是親耳所聞,貧僧都不敢相信小施主能夠逃荒到這裡,中間竟然吃了這麼多的苦頭。周兄,你雖然已經致仕,但是在朝中應該還有三五好友,奉先縣那裡遭遇如此大旱,生靈塗炭,實在是一大災難,還請周兄能夠仗義執言,給你的朋友寫封書信,請他們奏請聖天子,趕快撥款撥糧賑災呀。”
“大師所言甚是,周某正有此意。”周維看了李文駿一眼,“小兄弟,你叫什麼名字?”
李文駿見周維態度和藹,情知有戲,態度越發的恭敬,回道:“回院首老爺的話,小人李文駿。我這名字還是我爹花了五十個大錢,請一位先生起的。”
周維點了點頭,說道:“你逃荒至此,意欲和失散許久的父母團聚,乃是人之常情,也暗合我朝立國之本。周某感念你的至孝至誠之心,還有你有勇有謀的表現,決定破例收下你。我允許你滯留三山書院三個月時間,之後,我也不耽誤你去尋找家人,和父母團聚了。這三個月,周某會安排專人,對你進行輔導,能夠掌握多少字,學得多少學問,我不過問,一切要靠你自覺努力。你可明白?”
李文駿大喜,雙手抱拳,朝著周維一揖到底,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