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9章 做人留一線(1 / 2)

小說:首富楊飛 作者:拾寒階

傅恆道:“清弓110米可以穿破皮甲,75米用重箭可以穿破鎖子甲,50米用重箭可以破板甲。而明朝當時的北方軍隊喜歡用的火器是三眼銃。而且大部分北方軍隊都是使用三眼銃。三眼銃的射程很短,二十米左右才可以破雙層棉甲。而明朝用鳥銃比較多的是南方兵,也就是江浙兵,射程最遠的是魯密銃,射程150米,破棉甲要在六十米之內。”

楊飛道:“清弓的確是我國曆史上射程和殺傷力最強的弓,比當時明朝輕火器殺傷力還強大,我想,這也是滿人為什麼不發展火器的原因。他們用弓箭打贏了火器,就驕傲起來,一直以騎射自傲,瞧不起火器。”

傅恆笑道:“是啊!這叫成也弓箭,敗也弓箭了。清朝唯一重視的輕火器是抬槍,長二米五到三米,一般需要兩個人操作,有限殺傷距離是兩百米。”

楊飛問道:“那傅老你能不能看出來,這是哪個皇帝用過的弓?”

傅恆道:“我在博物館看到過乾隆用過的弓,那把弓箭,乾隆曾用它射殺過大老虎,所以皮質上刻了字,記錄他的獵殺功績。這把弓箭,和那把很像。”

楊飛道:“這也是乾隆皇帝用過的?”

傅恆道:“一個皇帝,不可能只有一把弓箭,據我所知,乾隆皇帝就擁有90把腰刀,而且是乾隆皇帝本人親自監督、造辦處耗時47年傾力打造的90把御製腰刀,這些腰刀現在還珍藏在博物院。”

楊飛笑道:“那他的弓箭,肯定也不少。只是,皇宮裡的弓箭,怎麼會流傳到民間?還成了他們家的祖傳之寶?就算是戰亂時期,像這種帝王用過的武器,也很難流落到民間來吧?”

傅恆笑道:“我猜測,這是鏟地皮得來的,絕對不是他家祖傳的。”

楊飛問道:“何為鏟地皮?”

傅恆道:“有些古董販子,自己不開店,專門跑農村收貨,或者四處打古墓下手,拿到東西后再賣給各個商家,行里人稱他們為游擊隊,又叫鏟地皮。”

楊飛明白了他的意思,說道:“那這弓,能值多少錢?”

傅恆道:“乾隆時期,一兩黃金等於十兩白銀,只進行貨幣兌算的話,那時的一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200元錢。這把弓,在那個時代,也要花費一百多兩白銀才能打造出來。換算到現在的話,也值兩萬塊錢了。這只是製造的價格,再加上這是文物,而且是御用之物,十分罕見,這把弓,現在估計能值一百多萬吧!如果拿去拍賣,碰上有人喜歡的話,拍出更高的價格,也是有可能的。”

楊飛聽了,不由得一樂。

傅恆問道:“老闆,你多少收的?”

楊飛伸出三根手指。

“30萬?”

“3萬!”

“啊?你撿漏了!這麼好的弓,就算現在找高手來做,也要賣一兩萬!何況這還是皇家御用之物?”

楊飛笑道:“我也覺得很幸運。他怎麼就沒有開高價呢?我一眼就看上了這把弓,哪怕他開價高一些,我也會買的。”

“弓箭不比其它。在武器裡面,弓相對來說是不怎麼值錢的。乾隆用過一把腰刀,當年就花了80萬兩銀子打造,現在賣的話,起碼值幾千萬!”

“在古代越是值錢的東西,留到現代,也更有價值。”

“那當然了。古代普通人家的日用品,留到現代,雖然也算是個古董,但畢竟不怎麼值錢。而且也要看朝代、成色、存世數量多寡、有無科研價值。”

“文玩這一行,水太深了。我要學的知識很多啊。”

傅恆把弓還給楊飛,然後向他彙報洛家寶藏的事。

原來,洛家的很多寶藏,上面都刻了字,諸如洛氏珍藏、洛氏收藏,這樣的印記。

楊飛沉吟道:“傅老,那怎麼辦?展出之後,洛家人肯定會來參觀的,到時他們看到這洛氏印記,再鬧起來呢?”

傅恆道:“老闆,我清點過了,打上印記的,大都是不怎麼值錢的,比如說是金銀器皿等物。真正的文物古董,洛家先人也捨不得在上面搞破壞的。”

楊飛笑道:“那這樣吧,把有印記的、又不怎麼值錢的,挑出來,送給洛家人吧!”

傅恆道:“你送給他們容易,可是,你把東西送過去,不就坐實了是你搶走了他們的寶藏嗎?”

楊飛道:“藏寶圖是我得來的,寶藏也是我找到的。我現在送給他們,是我大度。他們早就知道是我設計拖走了那批寶藏,所以一直在尋找呢!好在他們並不知道,箱子裡到底有多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