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問者,非嘉慶四年的狀元姚文田莫屬。”
“原來是個清朝的狀元公啊!那是真正有學問的人了!”大家這才恍然。
古代考個狀元,比現在高考考個狀元還要難!
舒光華道:“姚氏家族,乃是書香門第,和這對聯中說的一樣,屬於幾百年舊家,子孫輩也是人才輩出。”
楊飛道:“姚文田中的是清朝嘉慶四年,也就是1799年,己未科進士第一名,世稱文狀元。他是名動朝野的翰苑名賢,文壇巨匠,官至禮部尚書。最難得的是,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治學嚴謹,為官耿直,一身正氣。關於他,還有一個小傳說。”
眾人便問:“是什麼傳說?”
楊飛道:“他每天都要註解三個字。”
“三個字?”有人便笑道,“三字何難?”
楊飛微微一笑:“別忘了,他並不是專業的文字工作者,而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禮部尚書,平時公務何其繁忙?各位試想一下,我們很難想象,他是如何一邊應付枯燥冗繁的政務,一邊潛游於浩瀚的學海中。姚文田在京為官時還堅持文字學研究,並給自已規定:每日必須完成三個字的校注。這就是日注三字的由來。”
“哦,原來如此!”大家還是有些心不在焉,每天註解三個字而已,這有什麼了不起的?也值得傳揚?
楊飛卻肅然說道:“和他白天處理的那些官話連篇的公文相比,和同僚之間那些詞藻華麗的應酬唱和相比,這校注三個字的重量肯定遠遠超過它們的總和。如果說白天的官場政務只是一種被動的生存手段,那麼,只有到了晚上摘去了頂戴花翎,布衣便鞋地走進書齋以後,他那潛心面壁的苦思和神采飛揚的吐納才充滿了人生的主動精神。”
眾人聽了,忽然間有所感悟,都不言不笑了。
這些人裡面,唐文傑和楊飛相對比較熟,便笑道:“楊老闆也是如此啊,商事繁忙之餘,也不忘伏案讀書,奮筆疾書,寫出了幾部暢銷書,讓我們看了,獲益非淺啊!”
楊飛笑了笑,問舒光華道:“舒領導,你每年讀幾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