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5章 半導體的三國演義(2 / 2)

小說:首富楊飛 作者:拾寒階

半導體工業發展迅猛,規模大到不受美國管控了。

美國震怒之下,開始有意識的打壓島國,限制島國商品在美國的銷售,並提高了關稅。

韓國趁此機會,一舉進入美國市場,後來居上,在很多方面都超過了島國。

在這三個國家之間,既有共同利益,又存在激烈的競爭,彼此之間也不斷的上演你封鎖我、我封鎖你的戲碼。

回首往昔,自20世紀80年代,三星建立半導體研究與開發實驗室起至今,韓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可謂“勵志”。

韓國的半導體產業在起步比美國、日本晚上十幾年的情況下,從一片荒蕪逐漸生長為半導體產業之林的巨擘,離不開密集的技術援助、政府的強力保護以及企業的“工匠精神”。

這要得益於政府打造出來的大財團模式

韓國的半導體產業以技術引入起步,經過20年左右的沉澱,在晶片設計與加工技術等領域完成了自身技術積累。

韓國政府還組織“官民一體”的DRAM共同開發專案,即透過政府的投資來發展DRAM產業。

三星記憶體能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行業大佬,和政府的大力扶持是離不開的。

1983年至1987年間實施的“半導體工業振興計劃”中,韓國政府共投入了3.46億美元的貸款,並激發了2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這大力促進了韓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這筆巨大的投資,放在八十年代的我國,是不敢想象的。

1985年以後,島國DRAM生產商市場份額的增加,被認為是犧牲了美國生產商的利益,美日之間的貿易衝突日益加劇。

美國政府則1987年3月宣佈了對含島國晶片的島國產品徵收反傾銷稅等報復措施。

最終,島國承諾透過減少DRAM產量來提高晶片價格。

但當時美國計算機行業需求增長,導致全球市場上256KDRAM的嚴重短缺。這為韓國256KDRAM生產商提供了重要的“機會之窗”。

韓國整體產業政策模式有一個制度背景,就是基本上不鼓勵合資政策,其目的就是要防止技術鎖定,防止國內企業太依賴於國外的技術。

韓國半導體的發展史對我國有極大的借鑑意義,那就是:自主創新才能不受制於人!

楊飛相信,從現在開始努力,假以時日,可以期待我國半導體公司成為世界的強者。

和三星李會長的這次會晤,將成為楊飛半導體產業佈局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如何才能說服或者打動李會長,成了楊飛最頭疼的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