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提出來的經銷商入股模式,其實條件是很苛刻的,而且佔的也只是乾股。
至於入股的比例,楊飛提出來,每個經銷商,在成為優秀經銷商之後,每年的銷售量,都可以換成一定的“美麗積分”,積分可以用來兌換美麗集團的乾股。
乾股只享受分紅的權利,並沒有股東的其它大權。
乾股雖然很常見,但其實《公司法》通篇並沒有提到乾股,乾股是公司高度自理自治的產物。
對上市公司來說,沒有乾股這一說,乾股制度一般是在未上市公司,特別是中小企業尤其普遍。
不過最高院在《關於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倒有所提及:乾股就是未出資而獲得的股份。
這麼定義,乾股貌似還真有點“幹得的,不勞而獲”的意味。
和很多概念一樣,乾股也有狹義廣義之分。
狹義上講,乾股就是股權激勵。
公司為了招攬和激勵高階人才,將股東的分紅讓渡一部分給員工,這部分分紅對應的股權就叫乾股。
反之,沒讓渡分紅的那部分股權就叫實股或溼股。
橫向來看,在一段時間內,總有一些公司有乾股存在;縱向來看,任何一家公司在其發展過程中也總會借用乾股這一趁手的工具。
沒錯,乾股就是一個工具,跟扳手是一樣的。
老闆經營一家公司就像是修理一架蹺蹺板,而乾股就是修理調節蹺蹺板的扳手,老闆利用這把扳手並根據蹺蹺板兩端不同的重量來做調節以達到平衡。
楊飛在這裡提到的入股,指的就是股權激勵。
整個美麗集團都是楊飛的,這是真正的高度自主、自治。
在一般企業裡,經銷商算是外人,很難參與到公司的股權激勵中來。
哪怕你賣得再好,賣得再多,那你還是你,我還是我。
現在,楊飛把經銷商這個群體,真正的納入到集團體系中來。
楊飛的話,在經銷商中引起強烈的反響。
這看起來是件好事,但要得到乾股,卻很困難。
首先,你得從三千多個經銷商裡面脫穎而出,成為優秀的經銷商。
然後,你還得存攢積分。
等積分足夠了,你才能拿積分換乾股。
這個兌換比例是相當高的。
就算你當上了優秀經銷商,但如果你的年度總銷量不夠多的話,換來的乾股分紅,也只夠你多買幾斤豬肉吃。
但是,如果你有能力,把銷量做起來,那你得到的分紅,就夠你在二線省會城市買一套房了。
對經銷商來說,不管有沒有這個股權激勵,他們都會盡力去銷售,畢竟自己就是老闆。
但是,有了這個股權激勵,經銷商就更有動力了。
尤其是那些銷量極好的,排名在前一百名以內的經銷商,每年都能換來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分紅,這些都是多得的,何樂而不為。
再加上返利,每年可以多賺不少錢了!
楊飛此舉,對普通的經銷商,其實並沒有太多意義,頂多就是激勵他們努力打拼,做大做強。
但對真正優秀的經銷商,卻會形成一股粘度和歸屬感。
而楊飛需要的,正是這些優秀經銷商的認可和不離不棄。
只要排名前一千名的經銷商都認定美麗集團,那其它的小經銷商,要走就走唄,換一家就是了,損失不會太大。
楊飛想留住的,是那些有實力、有能力的大經銷商。
陳沫和寧馨站在一起,低聲嘀咕。
“楊飛此舉,簡直是神來之筆啊。”
“把經銷商也納入股權激勵範疇,虧他怎麼想得出來!”
“這次被對手挖走了不少大經銷商,所以楊飛才出此對策。”
“我覺得這倒是一個好辦法,可以激勵經銷商之間互相比拼、互相競爭,我們的產品銷量,肯定會節節攀升的。”
“可是,你想過沒有,任何競爭,都會有人被淘汰的,被淘汰的人,或是長期墊底的人,他心裡肯定不舒服。”
“楊飛肯定會有一套方法,看他接下來怎麼說。”
兩人嘰嘰喳喳的,妙目卻一直看著臺上的楊飛。
楊飛等臺下的議論聲停歇之後,說道:“在過去的六年時間裡,我們美麗集團,抱著結交朋友、結交親友的想法,對所有的經銷商,都是實行老朋友優先的政策。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