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企業的發展,達到某個停滯點時,管理者就必須想辦法突破。
抱著過去的輝煌,坐吃一輩子,這是不切實際的。
就連金飯碗的國企,也經歷了一波倒閉和改制大潮,何況乎私企?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
新人有幹勁,有才華,有學識,他們思維跳脫,敢於嘗試,勇於開拓。
不說整個世界,只說我國的企業發展現狀。
我國每年約有100萬家企業倒閉,平均每分鐘就有2家企業倒閉。
8000多萬中小企業,平均生命週期只有2.9年,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7%,10年以上的不到2%。
換言之,我國超過98%的中小企業成立十年內都會走向死亡。
不僅企業的生命週期短,能做強做大的企業更是廖廖無幾。
中小企業基本進入了第一年創立、第二年賺錢、第三年倒閉的惡性迴圈。
稅費成本、人工成本、地租成本、物流成本都是需要企業實實在在負擔的。
而金融大環境每年都不同,宏觀調控、國民消費口味的變化,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速,任何一個因素,都能成為擊垮中小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不是楊飛收購了美芳廠、蜂花廠,可以想見的是,這兩家工廠都只有死路一條,就算存活,也是苟延殘喘。
楊飛注入資金和技術,整頓人才結構,就是為了救活這個品牌和這家工廠。
他最終的目的,當然是想靠這些老品牌來賺錢。
鄭重管生產是一把好手,但放在老總的位置上,卻表現得乏善可陳。
透過這段時間的觀察和考核,楊飛覺得,鄭重更偏重技術方面,對工廠的整體管理和把控能力還不夠犀利,更缺少一個領導者應該具有的主動開拓精神。
這就好比一個家庭主婦,她能煮一手好菜,能相夫教子,還嫌丈夫每個月只賺一萬塊錢,完全不夠用。
但如果有一天,讓她成為家庭的頂樑柱,她才發現,自己拼盡了全力,每個月也只能賺五千塊錢。
鄭重就是這樣的人。
當他處於生產經理位置上的時候,他如魚得水,把份內的工作完成得井井有條,沒事的時候,還指責和埋怨老總才能不夠。
現在鄭重順利上位了,給了他完全發展的空間,結果做出來的成績,還遠不如以前的老總。
過來人最寶貴的是經驗和閱歷,如果依靠這些長處,完全有可能制衡後來者。
可惜,更多的人,是躺在經驗和資歷上睡大覺,並且倚老賣老。
同樣是從基層提升上來的老總,同樣畢業於名牌大學,魏新源和鄭重做出了不同的選擇,表現得也很不相同。
魏新源時刻都保持著中年人的危機感,害怕不夠努力而失去現在的位置。
家裡有一個拜金而又喜歡花錢的妻子,有正在上學,需要大把花錢的兒子,這讓魏新源變得謹慎而又勤勉,因為他不能失敗,更沒有勇氣和精力,去嘗試其它新的工作,只能兢兢業業,絞盡腦汁,不在這個行業裡被後來者淘汰。
楊飛還是願意多給鄭重一次機會。
只要這次他能順利解決好美芳廠業績下滑的問題,就留他在任上。
讓楊飛失望的是,鄭重並沒有當場表態,更沒有提出任何有建設性的意見。
看著鄭重離開,楊飛忽然想到了前世的自己。
曾經的自己,何嘗不是像鄭重這樣活著?
他順手去拿筆,才發現筆送給了美雪子。
楊飛拉開抽屜,拿出備用的鋼筆,在攤開的紙上,寫下了品牌擴張策略幾個字。
美麗日化現在擁有眾多品牌。
潔白、美絲、潔膚、美顏、豆蔻,這幾個主打品牌,在洗護市場的佔有率,都是領先業界其它品牌的。
另外,還有一些比較小眾的品牌,像飛揚男士洗髮水,知名度也漸漸做了起來,隨著男士自我美容意識的覺醒,年輕一代的男士們,更加青睞男士專用的洗髮水了。
美芳柔順洗髮水,相比較來說,賣得就不那麼好了。
事實上,美芳、蜂花還有百雀羚這三個民族品牌,到了楊飛手裡,雖然存活了下來,卻並沒有像世人期盼的那般大放異彩。
國民對這三個老品牌,或者有些情結,但新的產品層出不窮,可以選擇的餘地實在太多,因此,老品牌還是不出意外的受到了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