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對美國洗滌市場展開了數輪調查。
得益於華人學會遍及全美的人數優勢,這項調查進行得相當順利。
這種調查工作,並不是一次兩次就可以的。
以楊飛的嚴謹風格,市場調查工作,起碼要調查十次以上,匯總結果,才能做出相應的決策。
洗滌產業也不是單獨存在的,它和賴以生存的整體市場環境,息息相關。
在國外的一些城市裡的經營活動中,經常會有一些店鋪,因為各種原因而關關停停。
但有兩種店鋪能保留下來,那就是麵包房和洗滌房。
這是因為麵包房可以讓人吃飽繼續生存,洗衣房則是讓我們保持體面美好。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洗滌變得和飲食一樣重要,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有些經濟學者把社會化洗滌總量、每萬人擁有乾洗使用裝置的先程序度,作為判斷觀察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是否發達,人民生活是否高低的重要指標。
據瞭解,義大利總人口約5000萬,而乾洗店有家,平均2500人就有一家乾洗店。
西班牙人口4000多萬,有乾洗店4000多家,平均每人就有一家乾洗店。
日本有1.2億人口,洗衣廠座。
兩千年左右,美國洗滌業的水洗營業額達到了250億美元,德國為51億馬克,其中水洗業務營業額為28億馬克。
去過美國的人,大概都會發現這麼一種現狀:美國人都不需要晾曬衣服被子的嗎?
在華人文化中,晾曬衣物是習慣成自然的事。
但對於美國人,特別是生活在大都會區的人來說,由於洗衣機、烘乾機的普及,不喜歡曬衣服成為美國文化的一大特點。
在美國很少有人在屋前院後晾曬衣服,與其他國家相比,可以說美國人是世界上最不喜歡晾曬衣服的人了。
根據統計,美國近九千萬家庭擁有衣服烘乾機,佔到家庭總數的八成。
在美國,晾曬衣服,會被以為是不文明、不雅觀的行為,也會被人認為是低收入家庭。
有些州,更是立法禁止在外面晾曬衣服。
直到二十年後,隨著環保理念的盛行,低碳生活越來越被年輕一代所接受,加之烘乾機每年引發幾萬起火災事故,美國個別地區才發起“晾衣服的權利”運動,有識之士呼籲節能生活,保護環境,不能過於依賴核能發電帶來的便利。
在美國,一度電是0.1美元,這個價格,在美國人的收入佔比中並不算高,所以大家都依賴用電。
楊飛看著面前的十幾份調查總結,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潔白洗滌品牌,在國內主打的是不傷手、不傷衣物,溫和柔軟,大受消費者喜愛。
大家一定還記得,潔白天然皂粉的一條廣告,就是姜曉佳拍攝的“太陽的味道”,還有一條廣告,也是姜曉佳拍的洗衣服的廣告,這兩則廣告,最大的作用,就是向消費者傳遞一個資訊:“清香,不傷手。”
可是,在美國消費者眼裡,不傷手的洗衣粉?
沒用!
在美國,誰還用手洗啊?
至於太陽的味道?
沒用!
在美國,誰還晾曬衣服啊?
所以,潔白全線產品,在美國遇冷,也就情有可原了。
果然是一方水土一方人,每個國家的市場都是不同的。
楊飛不由得想到,當初和寶潔談判時,肖恩等人臉上露出的謎一般的笑容。
他以前不懂,現在懂了。
在肖恩等人看來,潔白洗衣粉在國內可以稱老大,在東南亞可能也賣得不錯,但進了美國,那就玩不轉了。
這也是寶潔為什麼同意楊飛融合經濟的原因。
融合,給雙方都會帶來利益,但在這場融合中,美方得到的利益,明顯高於楊飛。
事實上,楊飛進軍美國以來,在潔白品牌的推廣上,已經花費了數千萬美元,但銷量卻沒有太多的增長。
可以說,楊飛是虧本了。
肖恩等人肯定知道這一情況,但誰也沒有說破。
剛來時,楊飛就受邀,到肖恩家做過客,後來肖恩休假回國期間,琳達也單獨邀請他去家裡玩過兩次。
楊飛曾經和肖恩討論過潔白在美國的發展。
但肖恩每次都說,這是前期的陣痛,每家企業都會經歷的。
楊飛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