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點卯不到者,斬……九:刀戟不利,旗幟不明者,斬!此為軍中令九禁十八斬。”
趙虎唸的軍中令,加入了後世一些治軍的理念,從而形成了幽州軍現在施行的九禁十八斬,統稱為軍中令。幽州軍之所以軍紀嚴明,英勇善戰,和元起恩威並施的手段是分不開的,其中威嚴的一面,就是這九禁十八斬的約束和嚴格的執行。
等到趙虎唸完了軍中令,元起略帶冷厲的聲音響起:“從今日起,軍中令在聯軍中施行,違者決不輕饒!”
宇宮照烈站出來說道:“沒錯!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若我軍沒有嚴明的軍紀,何談救天子、誅****!”宇宮照烈這句話,直接把問題的高度拔高到了營救天子的程度上,讓其他人無法推託。
發完火之後,元起的態度又平靜了下來,溫和的說道:“諸公,眼下的形勢太過嚴峻,天子至今下落不明,若我等不能號令一致,必會自亂陣腳。”
眾人因為鮑信一事,心中也都頗有感觸,所以對元起頒佈的軍中令,大多數人都表示支援,向袁白這樣的少數派,縱然有心反駁,也是無法阻止,只能預設了。
隨後,元起整頓聯軍,兵發虎牢關,與先鋒部隊孫堅匯合。元起意外的發現孫堅臉上帶著悲慼的神色,詢問之下才知道,昨夜華雄在斬了鮑信、鮑忠兩兄弟之後,竟然連夜進軍五十里,偷襲了孫堅的大營,孫堅手下大將祖茂為了保護孫堅,留下來斷後,被華雄斬殺。現在祖茂的人頭和鮑信、鮑忠兄弟一樣,都被掛在虎牢關的城頭上。
一夜之間,連斬聯軍三員大將,華雄之武勇以及用兵的手法,讓大多數諸侯們心生懼意。元起環視了一圈,心中清楚這些平時養尊處優的諸侯們,在面對死亡威脅的時候,難免會感到懼怕,於是朗聲說道:“誰人敢去斬殺華雄,以揚我軍威?”
袁白自忖此時正是揚名立萬的好時機,以眼神示意部下眾將。袁白部下的驍將俞涉排眾而出,說道:“末將願去斬了那華雄。”同時,冀州牧韓馥部下的上將潘鳳也站出來說道:“末將也願往應戰!”
看到這兩人要出戰,元起心中十分不喜。在歷史上,這兩人可都是毫無懸念就被華雄三招兩式斬於馬下的,可見他們二人的武藝與華雄相去甚遠。如果和歷史上一樣,這兩人有去無回,對聯軍計程車氣又是個不小的挫動;但若是不答應二將的請戰,元起又擔心會打擊了眾將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更多的負面影響。
正在元起猶豫之際,一名小校前來稟報:“報!大營外來了三人三騎,宣告是前來共襄義舉,要斬將立功。”
來了!泰山來了!元起立刻就猜到,來人一定是泰山三兄弟。以泰山的心性,這麼好的撈取聲望的機會,他怎麼會不來呢?
“請他們入營。”元起說道。
不久,三人三騎緩緩走進了大營中,正是泰山三兄弟。三人氣度迥異,卻均是卓爾不凡。泰山按劍走在前面,關張各自握著青龍偃月刀和丈八蛇矛,緊緊跟隨在泰山身後。
元起站起身來,向泰山三人迎了過去,口中客氣的說道:“原來是泰山公,快請入座。”說著,拉著翻身下馬的泰山,就向大帳中走去。
進入大帳之後,元起這才鬆開了泰山的手臂,走回了盟主的座位上。對於泰山,元起心中並不喜歡,別的不說,單憑先前在肥如城被圍困之時,泰山一聲不吭的丟下公孫入雲,帶著關張逃亡而去,就讓元起對泰山的感官直線下降,臨陣脫逃者,如果是按照軍中令的九禁十八斬來論罪的話,足以被斬首了。可是,泰山畢竟是來勤王的,元起對泰山面子上的尊敬,還是要有的。再說,泰山雖然不被元起喜歡,但是元起可是很喜歡泰山身後的那對兄弟呢,關威、張武這樣的猛將,哪個君主見了不喜歡?哪怕僅僅是為了關張二人,元起也不能冷落了泰山。
守護在元起身後的典韋走了過去,給泰山搬了一把椅子。按道理說,泰山現在沒有官職在身,實在是上不得什麼檯面,但是既然元起承認了泰山的地位,其他人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
泰山臉上一紅,以他冠絕天下的厚顏功夫,依然被元起說的有些慚愧。當初,為了保住自家實力,不惜和公孫入雲反目,私自逃離肥如,現今卻趁著各路諸侯聲勢浩大的聯軍之際,前來撈取聲望,說起來,實在是有些令人不齒。
泰山還能忍受的了這份屈辱,但是關威和張武二人卻忍不下去了。當初他們二人就不想逃離肥如,但是架不住泰山苦口婆心外加痛哭流涕,這才勉強帶兵保護著泰山臨陣脫逃,在外面四處飄蕩了一陣子,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