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定了,某今日便率軍出征,燕京,就交託給諸位了!”
“且慢!張龍將軍且慢!老夫倒是想起一個人來。他的威名震懾九州,若是由他率兵前往,定能戰勝宇宮照烈!”就在張龍要蓋棺定論的時候,老將皇甫初忽然站起來說道。
皇甫初的話,把大家的注意力全部吸引了過去。適才大家都仔細的想過了,在留守燕京的武將中。也只有張龍又這個能力了,卻不知皇甫初說的這個人,究竟是誰?
看到大家的目光全部彙集到了自己的身上,皇甫初笑著說道:“大家難道都忘記了麼?半個月之前,有一位大將乘快船來到了燕京,為的就是感謝燕王的不殺之恩,此人,難道不足以抵擋李進、越兮嗎?”
是關威!漢壽亭侯關威!經過皇甫初的提醒,眾人立刻醒悟了過來,沒錯,關威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早已是名揚四海,他的武藝可不在五虎上將任何一個人之下,而且他的戰術素養也不差,當初水淹七軍生擒于禁就是最好的證明,在經過呂蒙白衣渡江,導致關威大意失荊州的事件之後,關威的傲氣也收斂了很多,變得更加冷靜,更加沉穩了,如果由他率兵前往支援徐擋的話,一定是萬無一失的。
杜畿有些猶豫的說道:“皇甫老將軍,關威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關鍵的是,他肯為我所用,率兵去抵擋宇宮照烈嗎?”
皇甫初笑道:“關威素來看重情義,義薄雲天,他此次前來,就是為了當面感謝燕王的不殺之恩,這是一個報恩的好機會,他又怎麼會不同意呢?再說,他可不是傻子,現在益州的戰事危急,泰山處境堪憂,關威心心念念牽掛泰山,但卻苦於無法返回益州,不能在正面戰場上幫助泰山,若是此次能解除冀州的危險,說不定還能因此從側面給泰山帶來一些益處,讓燕王做出讓步,兩全其美之事,他又何樂而不為之呢?”
張龍聞言大喜道:“這樣吧,稍後皇甫老將軍與鍾老大人隨某一起去見見關威,問問他對這件事的看法,如果他同意的話,這次就由他帶兵出征!”
事實證明,皇甫初的推斷十分準確。關威在見到張龍三人,得知他們的來意之後,稍作考慮便答應了下來。正如皇甫初所說,關威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他在荊州戰敗,本來是難逃一死的,可是孫策卻沒有殺他,因為這是元起的吩咐,讓孫策放任其自去。孫策按照元起的吩咐去做了,沒有為難關威,但是關威何等人也?豈是那知恩不報之人?在關威的心中,情義大於天,他必須要親面向元起謝過不殺之恩,今後才能坦蕩的做人,也只有這樣做了,他日後才能沒有愧疚的重回泰山的陣營,與元起為敵。如果他不向元起道這一聲謝,悄然回到泰山身邊,那麼在關威的心中,這就是恩將仇報之舉,是關威所不齒的。
換個角度來說,關威現在雖然來去自如,但是在他心中,他已經把自己定位成了元起的俘虜,沒有元起的首肯,他是不會輕易離開燕京的,這是一個武將應有的尊嚴,更是關威的尊嚴。所以他才沒有回到泰山的身邊去,幫助泰山抵抗元起的攻擊。就像當初的張武一樣,關威現在也很矛盾,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泰山和元起兩個人之間作何選擇,一個是自己二十年來榮辱與共的大哥,但卻屢屢讓自己失望,尤其是先後拋棄龐統和張武的做法,讓關威憤恨難平;另一個則是對自己有種種恩情的兄弟,自從十年前相識至今,儘管身處不同的陣營,但是卻有求必應,一旦得知自己三兄弟有了難處,他總是會慷慨的出手相助,更是對自己有著不殺之恩,而且他的為人和氣度,也讓關威倍加敬重。
對自己未來的路,關威是迷茫的,但是對眼下的選擇,他卻很清楚。現在益州戰事危急,成都隨時有可能被攻陷,泰山隨時可能身首異處,如果能在這樣的時刻,解除冀州的危機,至少也能像張武那樣,請求元起再次饒過泰山,那樣的話,也算是關威了全了對泰山的承諾,今後再做選擇的時候,也就無愧於心了,因此,關威答應了張龍的請求,帶著部下的廖化和周倉二將,以及張龍調配給他的五萬大軍,加快速度趕往冀州戰場。
在行軍的路上,關威的感慨從未停息過,一方面,他在感嘆著張龍對他的信任,關威並未表明態度要投效元起,但張龍還是拿出五萬大軍來,交給了關威,絲毫不擔心關威會帶著這五萬大軍臨陣反戈,去給益州戰場的元起搗亂,這份信任,讓關威感到了久違的溫暖,這樣的溫暖,以前經常在泰山的身上感受到,但是自從佔據了荊州之後,他便再也不能從泰山身上,感受到這樣的溫暖了。
另一方面,關威感嘆於敵軍的精銳程度和裝備的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