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還有先做一件事。攘外必先安內,東部鮮卑與幽州境內的扶余、高句麗沆瀣一氣,扶余和高句麗早有不臣之心,早晚必定自立,我軍應作速剷除境內的不安因素,之後才能安心對外。”諸葛亮的意見和元起心中所想,不謀而合。扶余和高句麗,是兩個早年間遷居內地的異族繁衍而來,天長日久之後,已成氣候。元宏在位時,單獨拿出幽州境內的兩個郡,設立成王國,供兩族子民居住,就是今天的扶餘國和高句麗國,數十年下來,這兩個小國儼然成了國中之國,時常不尊朝廷號令,如果不是元起鎮守幽州,恐怕他們早就反了。
對這兩個王國,元起也是思慮很久了,一直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方為妥善。一方面,兩國早有不臣之心,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但元起卻苦無證據,想要征討也是師出無名。另一方面,作為穿越者,元起預計在兩國境內,有著巨大的地下油井,在這個世界,還沒有人能夠掌握對石油的運用,如果元起最先開發出油田,無論是用於軍事還是民生,都將大大領先於這個時代,這一點,對元起可是個很大的誘惑。
一直沒有說話的賈願,在聽到諸葛亮的分析之後,雙目之中精光爆閃,隨即消失不見,只是暗中向著元了點頭,無聲的支援著諸葛亮的策略。自從諸葛亮到來之後,賈願已經很少發表意見了。本來,文臣第一位的座位,理應由賈願來做,可出於明哲保身的心態,和元起對諸葛亮的刻意培養,賈願自動讓出了這個位置,而退居到了第三位。不過,賈願對元起的忠心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該做的工作一樣也沒有落下,都是很出色的去完成,
同時,賈願還主動擔任起了諸葛亮老師的角色,諸葛亮的分析見解正確的話,賈願什麼都不會說;一旦諸葛亮偶有失誤,賈願就會旁敲側擊的提醒他,引導他回到正確的軌跡上來。有賈願這樣的老師,不得不說,是諸葛亮的一大福音。諸葛亮也沒有讓元起和賈願失望,自從坐上文臣第一位的位置後,諸葛亮的決定僅僅出現過一次失誤,很快就在賈願的引導中糾正了過來,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任何的失誤。
見到賈願暗中的贊同,元起做出了最後的決定:“此役,就按照荀略先生和孔明的建議去打,我軍兵分三路。傳令崔守、高順防守西部鮮卑,觀時待變。李儒,你挑選人手,到西部鮮卑部族內散佈謠言,激起他們內部的譁變;大哥,勞煩你統領本部人馬,鎮守上谷一帶,抵抗連滿;趙虎、馬越、徐庶,著你三人率三萬軍為先鋒,北上迎擊阿賣提,暫時以防禦為主,等某解決了扶余、高句麗,即親率大軍北上與你們會合。”
就在元起決定了戰術之後,一個人忽然站了出來,大聲說道:“主公!此事斷然不可!”元起抬眼看去,看到反駁自己命令的人,正是新近任命的諫言參軍田豐。
………………………………
第一百九十九章 萬里雪飄
當下,田豐大步走到大廳中間,朗聲說道:“我軍連年來鏖戰不休,今剛剛休整不足一年,軍中士卒多為新兵,戰鬥力尚未形成,若是貿然參戰,恐將十之六七客死他鄉矣。再者,這場大雪突如其來,我軍毫無準備,一應軍械物資根本就沒有準備妥善,後勤尚不完備,何以為戰?三者,擴充軍備、修建燕京等等各項開銷,早已讓我軍錢糧出現赤字,若非上官氏商會和太始商會的接濟,我軍連供養士卒的錢都沒有了,又怎麼能禁得起如此大規模的作戰?基於這三點,某不同意主公出戰!”
田豐果然是個直性子,真不枉後世冠以其剛正犯上的帽子。作戰計劃已經由元起親口擬定,大多數官員也都已經同意,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偏偏田豐異峰突起,說出這三個不可為戰的理由來。
其實田豐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元起也清楚,自己現在的身家可經不起折騰,十五萬幽並大軍聽起來很多,可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一年內剛入伍的新兵,他們踏上戰場之後,能不被殘酷的殺戮嚇傻就已經很不錯了,如果因為這個原因導致此役戰敗,元起在想組織起十幾萬大軍來,所需的花銷,真的不是他現在可以承受的了的。這也是元起一直堅持走精兵路線的重要原因,因為他手裡沒有那麼多錢啊。
見到元起沉默下來,田豐不依不饒的繼續說道:“主公,因窮兵黷武而導致亡國的教訓,自古至今已經太多太多了,我軍應繼續休養生息,使得境內兵精糧足、國富民安之後,方可揮軍北上或南下。幽並乃是苦寒之地,人口稀少,所以主公要麼就不戰。要戰就要一戰而定,儘量減少兵員的損失方為長久之計。類似眼前這樣毫無把握的仗,能不戰還是不要戰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