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和皇上的首肯或者叫囑託。太子畢竟是大明未來的皇帝,是大明的儲君,奇貨可居的典故,谷大用可是知道的。了塵既然要隱瞞,谷大用自然也不會揭破。
小太子當然認識谷大用,卻不是很熟。小太子常年不是呆在太后那裡,就是陪著自己母后。谷大用想表示親近也沒機會,太后和皇后那裡還有一堆人想借著小太子上位呢,谷大用哪有機會?
而且這是很犯忌諱的事情,正派老子皇帝不巴結,卻一心討好皇帝的兒子,這是要幹嘛?
看著太子和了塵出人意料地親近,谷大用說不羨慕是假的。
太子不會拜了塵為師吧?谷大用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嚇了自己一跳。但隨即便自己否認了。
除非勤王失敗,不然太子怎麼可能流落民間,入山修道?
大臣們肯定要拼死阻攔的,到時候風波一起,肯定更加不得了的啊!
谷大用能來和了塵見面是件好事,代表著英國公的態度已經漸漸明朗,這就是要入京勤王的表示了。
其實英國公不必擔心軍隊的軍心的,勤王救駕的功勞有多大,下面的將士怎麼會不明白?
三千里外覓封侯,錯過了今日的機會,不知道還要等多少年,怎麼能放過?
將士們可不像英國公那樣可以世代富貴,與國同休,而且封無可封。大漠黃沙見多了,也迫切想要回中原去看看,如果能卻英烈祠看望一下戰友,能瞻仰一下皇帝檢閱三軍的英姿,在加上豐厚的賞賜,那就更好了。
大軍的行動已經迫在眉睫,可大軍一動,何等動靜?
很快,無論內外,都有一大批的密信文書或委託鴿子,或委託快馬,飛也似地傳向了大明地東南西北。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次是去京師的,算是回家一趟,肯定不能打“就糧於敵”的打算,而且沿途官府態度未明,不一定肯提供大軍的糧草。這些都需要從都督府的糧庫裡提取。還有就是大軍的動員,周圍回部的震懾,還有就是誰出征,誰留守,都是能讓下面的將領打破腦袋,讓英國公以及幾位軍中文臣抓破腦袋的事情。
了塵沒當過兵,沒打過仗。要按照前世電視電影里黨國的戰爭片一樣卻打仗,認為打仗就是一個埋伏加衝鋒的事情,那是會害死三軍的。了塵無法插手,卻派了谷大用去跟著軍中道士去鼓舞一下士氣。
天子蒙難,勤王救駕地功勞,以及皇上“託”谷大用帶來地承諾,讓一眾官兵僮景不已。
了塵卻帶著太子悠閒地生活在一起,對外面的紛亂不管不顧。一如雲華他們小時候一樣,了塵再次拋下了高人的身份,化身保姆,陪著太子玩耍,識字和講故事。
這讓小太子更喜歡了塵了,沒有了皇宮裡讓人壓抑地氣氛和規矩,反而讓小太子更活潑了一些,每日扯著了塵的衣角,師公師公的叫個不停,早把自己父皇,母后,還有皇祖母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十多天後,英國公帶著三萬騎兵跟了塵,谷大用他們一起踏上了勤王東歸的征途。而就從英國公將要出兵勤王的訊息傳回中原的那一刻起,大明原本的鐵板一塊和沉默,剎那間就被掀開了爆發的一角,然後各地雜音四氣,不乏蠢蠢欲動,想要博一個勤王救駕之功地人。
楊廷和在知道英國公準備勤王的那一刻,就知道自己已經輸定了,再也沒有了翻盤的機會。
自己的陰謀失敗了,皇權之下,自己已經在劫難逃。
楊廷和瞬間便老了,所有地精氣神都一下子垮了下來,顫顫巍巍地,走路都要人攙扶。
成國公他們也一樣急得團團轉,陰謀敗露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人趁機趁火打劫,嚷嚷得全天下都知道。更要命地是還有人挑頭反對!
天下人心知肚明和鬧得沸沸揚揚可不是一回事。從英國公起兵的那一刻起,楊廷和他們的未來就決定了。
一子錯,賠上的是全家老小的生命。成國公都不顧同謀們的想法,竟然跑進了宮去,去向皇帝祈求原諒。
永寧候倒是沒去,可他的大兒子卻在南方跟隨這魏國公徐增壽起兵了。南京離得更近,或許會比西北的軍隊更早答道京師。
永寧侯的選擇,瞞不了人。這是世家的生存之道。誰沒有兩手準備呢?
京營也不安穩了,沒有的成國公的幫助,下面的將領紛紛串聯了起來。而原本還對換帝滿頭熱心地官員們都開始了分家的分家,求退的求退。沒有一個人不開始為將來打算了。
沒有人認為楊廷和他們能贏。天下士紳的支援永遠只能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