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騰騰的小甜餅正在烹飪中~
幸而還有一件讓她稍稍能揚眉吐氣的事, 王皇后才不至於失了理智, 揪著安貴妃和阿嬈不放。
“十月初便是皇上的壽宴,關於籌備就由太子妃協助本宮操辦。”
皇上今年恰逢五十的整壽, 自然是要大辦的,藩王和家眷都要進京賀壽。王皇后一個人自是照應不過來, 後宮中除了她,就是安貴妃了。先前她生病的時候,皇上曾命安貴妃暫管過後宮,受到了交口稱讚。
王皇后頓時生出了危機意識, 從此緊緊攥著手中的大權, 不敢有片刻放鬆。
是以今年這樁盛事,王皇后不想讓安貴妃再出風頭,可宮中身份夠高、有資格做這件事的,就只有太子妃姜妙了。
況且……
王皇后看著眼底露出驚訝之色的姜妙,終於覺得舒服了些。
說服皇上不選安貴妃而選姜妙不是件容易事, 可這也個絕佳的時機,讓東宮出岔子。姜妙的性子, 在她嫁入東宮前, 從皇上到她再到安貴妃, 都是清楚的。
宜室宜家,只是不宜在後宮中生存。
她入宮後太子獨寵她三年, 且東宮中太子並不其他姬妾, 縱然有些不足之處, 倒也無傷大雅。
可如今不一樣了, 太子身邊既是添了人,從阿嬈開始,又答應選太子嬪,東宮裡很快就要熱鬧起來,那時候姜妙的不足就會顯露出來。
姜妙貴為太子妃,在某些場合她的言行代表著太子的態度。
王皇后已經想好了,尋處太子妃的不足,藉機把她選的太子嬪推上去,能在東宮和太子妃平分秋色、亦或是壓過太子妃一頭,也不枉她白白浪費掉一個正適宜放出去聯姻籠絡的人選。
不比安貴妃嬌花解語的她終於有了次翻身的機會,皇上默許了。
“阿妙,這些日子你要多辛苦些了。”王皇后氣順了些,神色也緩和多了,刻意強調道:“你是儲君正妃,這擔子非你莫屬。”
王皇后當著安貴妃的面,反覆把“正”、“嫡”放在嘴邊,彷彿只有這樣才能找出比安貴妃強的地方。
幫著皇上打壓東宮,王皇后固然有這層意思,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她不願讓安貴妃接觸到過多的藩王勢力,哪怕僅僅是藩王的家眷,唯恐六皇子多添了助力。
“臣媳定不負母后所託。”姜妙明知王皇后不懷好意,卻也不能拒絕,只得起身行禮,應了下來。
王皇后安心等著姜妙出錯,好名正言順的抬舉她所選的太子嬪,故此也沒著急讓太子嬪入宮。她和顏悅色的道:“勞累過這兩個月,等到太子嬪入宮,你就能輕省些。”
說著,她還不忘警告似的瞥了阿嬈一眼。
且讓她得意幾日,縱然有張如花似玉的臉,可太子妃若是一朝勢敗,她這個太子選侍也沒有好下場。
阿嬈只作看不懂王皇后的不滿,神色愈發溫婉恭謹,和安貴妃如出一轍。
王皇后在眾人面前抖夠了威風,便讓人都散了。先走去的是安貴妃和姜妙,阿嬈倒佔了便宜,緊跟在姜妙身後,比一般的妃嬪出來還早些。
“太子妃家裡的妹妹明日來本宮這兒小住幾日。”安貴妃還未出殿門,便對姜妙笑道:“若是太子妃得閒,就一起來坐坐,你們姐妹有日子沒見了罷?”
阿嬈離得近,把安貴妃的話聽得一清二楚,不由擔心的看著姜妙。
若是要攀親戚,姜姀的姨娘和安貴妃的弟妹是兩姨表姐,姜姀叫安貴妃一聲姨母不為過。可姜妙就不一樣了,姜妙是正室嫡女,怎麼會與父親妾室的親戚論親?
哪怕那個人是安貴妃,也夠噁心人的。
“多謝貴妃娘娘好意。”姜妙在宮中三年,脾性也與在家時有了改變,這樣的場合,她還能沉得住氣。
她既沒答應,也沒說不答應,安貴妃也不好再問。
是以安貴妃也只是溫柔的笑了笑,便各自從皇后宮中分開。
阿嬈憂心忡忡的跟著姜妙回了東宮。
“阿嬈,皇后的話你別放在心上。”姜妙拉著阿嬈在偏殿坐了,歉然道:“太子待你不錯,你不要相信她挑撥離間的話。”
阿嬈沒想到太子妃壓著一腔怒火沒往外頭髮,反而先安慰自己。她忙點頭道:“娘娘,奴婢知道。王皇后這是看不慣安貴妃,藉著奴婢撒火呢!”
她的話音未落,姜妙倒是有些驚訝,阿嬈的通透超乎自己的想象。
“正是這個理。”既是她能想通,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