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是沐英的表字,傅友德語氣委婉,這個建議實則是極好的,沐英卻不領情,道:“目前火銃營只有兩百人,倘若元軍在各門用象兵對付我軍,恐怕火銃營□□乏術,傷亡更大。”
傅友德沉吟片刻,道:“文英此言也有道理,各位將領意下如何?”
主帥問到,在座諸將紛紛開始表態。雖然大家一開始有所顧忌,但武將畢竟不似文臣有那麼多花花腸子,既然兩位將軍在進攻策略上有分歧,大家也開始站隊了。
趁著場面一片混亂,夏子凌拽了拽沐晟的衣角,附在沐晟耳邊說到:“將軍,大象一慣生活在雲南南部氣候炎熱之地,此次普定城中出現的大象定然是從別處借來的。”
“哦?那又有何關係?”
“普定屬貴州地界,現在又臨近冬天,天氣漸冷,大象對這裡的氣候不會很適應。那日我觀察了一番,守城的幾頭大象兩眼無神,似是狀態不太好。”
“嗯。”沐晟點了點頭,似乎對夏子凌接下來的話有了幾分興趣。
“既然是借來應急的,我想城中大象的數量不會很多,而且那日我在城牆上看普定城內,除了城門口,街道上並未見到其他大象的身影,普定城內的建築也應當沒有能藏匿這等龐然大物的地方。所以末將覺得我們沒有必要在一道城門處和敵人死磕,不如攻其兩處相對的城門,敵人的象兵雖然厲害,數量卻難以分守兩門,到時候在一門牽制住象兵,另一門很容易就能形成突破。”
“此外,如若強攻一門,就算剋制住象兵,我軍可以不計代價突破,大象被激怒之後在城中亂跑,恐傷了城中百姓。所以末將認為,強攻一門何止是不宜,完全是不能。”
“嗯。”沐晟輕應了一聲,其實他的想法與夏子凌不謀而合,不過自家老爹想立首功,他也不好當面反對。
眾將討論了半天,支援沐英與支援傅友德的竟是旗鼓相當,於是,傅友德轉而徵求朱椿的意見。
蜀王眼眸微轉,掃了在座諸將一圈,而後目光落在角落的沐晟身上,薄唇上揚,帶著一縷微笑問到:“沐晟,你怎麼看?”
剛才兩人咬耳朵的一幕,可沒躲過蜀王的眼睛。
“末將建議分兵攻南北兩門,成夾擊之勢。”沐晟目不斜視地說到,刻意沒看他老爹氣憤的臉。夏子凌對城中象兵數量和情況的判定,來源於他自己的估量,在這樣公開討論的時候說出來未免遭人病詬,不如不說。但是沐晟卻沒來由堅信他的判斷,於是選擇了站在父親的對立面。
朱椿移開視線,正視著傅友德說到:“將軍,本王也贊成分兵攻城。”
朱椿雖然不是將軍,但是監軍的地位卻是放在那不容忽視的。現下,三位決定性的人物已成二比一,沐英不服也不行,傅友德終於下令明日由沐英帶兵攻南門,他親率中軍攻北門。 半月之後,大軍進入貴州地界,即此次戰鬥的邊緣地帶,上下官兵們均做好了作戰的準備。
不過貴州之內,殘元兵力較弱,三十萬大軍如履平地,所過之處不是對方舉城而降就是明軍如拍蒼蠅般分分鐘就把小股抵抗的元軍拍死了。於是,這樣的狀況下,大軍幾乎沒什麼傷亡,官兵們爭先恐後上陣殺敵,戰功難求,有機會動手的反而是幸運兒。
夏子凌因為在右軍前鋒營中,倒是撈到些機會上陣殺敵。身為二十一世紀和平年代的人,他對於戰爭沒什麼概念,尤其這種冷兵器時代血淋淋的搏擊戰。不過在師父多年的訓練下,他也練就了一副冷硬心腸,深知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於是上了戰場,該揮刀的時候絕不手軟,一路下來,也是斬殺了十來個敵兵,在軍中的名聲進一步坐實。
出征前,洪武帝已經對此次的戰鬥方針進行了一番詳細部署。按照他的指示,大軍進入貴州後兵分兩路,一路取烏撒,一路取普定,在曲靖會合,與元軍決一死戰。
烏撒沿途無重鎮,殘元兵力稀疏,但屬於苗疆之地,地勢險惡,不能小覷;普定自古被稱為“黔之腹,滇之喉”,是進取雲南的兵家必爭之地,元軍有重兵把守。
傅友德與蜀王商議過後,決定派藍玉領七萬精兵,率都督郭英、胡海洋、陳桓趨烏撒;而他與沐英率大軍從普定而下,兩軍在曲靖會合。如此,左路攻烏撒兵力不多,但有足智多謀、驍勇善戰之將坐鎮,可應不備之險;而右路兵力雄厚,可不懼元軍頑抗。
夏子凌由於編在沐英軍中,便隨右路大軍而下。一路上,明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路開至普定。在普定城下,果然如大家之前料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