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縣令,因為對地方教案“處理不當”而被免官。他親眼目睹了清朝官場的黑暗、戊戌變法的失敗,因此非常希望透過辦報來呼籲國民救國圖強。當時愛國學社剛剛成立,經費不足,遂與《蘇報》相約,由學社教員蔡元培、吳稚暉、章太炎等七人輪流每日為報社寫評論一篇,報社則每月給學社一百銀元為報酬。
而新版《蘇報》一經推出,就以其“針砭時弊、力主改革”的辦刊風格贏得了知識界的青睞。梁啟超曾稱讚說:“屹立於驚濤駭浪、惡毒迷霧之中。難矣,誠可貴矣!”
1903年2月,已經成為愛國學社師生髮表言論的園地的《蘇報》特闢《學界風潮》一欄,將各地學堂中的腐敗黑暗現象公之於眾,讚揚進步師生的抗爭。這樣,《蘇報》大為世人矚目,不但稿源不成問題,銷售量也是節節攀升。
如果僅僅報道學界風潮,抨擊權貴,那也最多隻是態度偏激而已,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蘇報》的革命色彩越來越濃厚,措詞越發尖銳,矛頭指向也更加明確了。
到了1903年五月末,陳範正式聘請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