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宛州的狗血歷史(2 / 3)

小說:半世影歌 作者:蛻變無常

對於這種小國的變故甚至被吞併,算不上大事,但是大宛國被吞併,卻有點耐人尋味。

魯國、大宛國、華天國(那時候還叫天國),從西向東一字排開,中間夾雜著中衛、西梁等可以忽略不計,魯國國軍不姓魯,姓肖......,而大宛國和華天國的國軍都姓朱......。

所以呢,大宛國和華天國的關係走得近一些,畢竟大家都相信'五百年前是一家'之類的人類最大謊言。

大約百年之前,西邊的魯國突然大舉入侵,反正後來的華天國一直是這麼說的,這麼宣傳的,實際情況也是魯國先發動攻擊,但到最近一二十年華天國突然減少了這方面的宣傳,而且禁言,禁止談論任何大宛國曆史的事情,現在華天國宣傳的主流是,宛州自古以來就是華天國的一部分領土,之前是被魯國侵佔,現在終於回到了華天國的懷抱。

三國之間很久(至少數百年)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了,當然偶爾的爭執甚至小打小鬧還是有的。

正是因為和平和安逸得太久了,當時大宛國的國君得到魯國越過小國中衛和西梁直接入侵的訊息之後,並沒有放在心上。

但很快傳來接連不斷的壞訊息,大宛國兵敗如山倒,很快就推進到距離宛州不遠的盤城,而另一路兵馬則經過中衛國,從東嶺鎮方向殺入。

大宛國的地形是西高東低,幾乎過了東嶺鎮之後就無險可守。

最要命的是,烏蘭國居然也出兵了,是的,就是龍老頭的祖上,在魯國的慫恿下也出兵了,而且還聯合了不少當時大西國的兵馬,從南攻擊當時還是大宛國城市的鐵欄城,鐵欄城原本位於夏、烏蘭、大宛三國的交界之處,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局勢到了這個地步,再昏庸的皇帝都知道了危險。

於是乎,當時的大宛國皇帝緊急派人朝自己的同宗兄弟華天國求救,請求華天國幫助抵禦'外人的入侵'。

華天國的響應速度極其迅速,迅速得不可思議。

有多快?

前去求救的使者都還沒回來,人家的人馬都到了......。

華天國表現得很夠義氣,也是兵分兩路,一路透過大宛國的惠州,加州,輕易擊退烏蘭國的聯軍,控制了大宛國南部的領土,包括鐵欄城(現位於烏蘭國)的大片土地。而另外一路則在宛州城東和包圍住宛州城的魯國的兩路大軍對峙,據說雙方的兵馬一共接近四十萬。

也許接下來就應該是華天國和魯國的大戰了。

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雙方雖然陳兵數十萬於宛州,但卻就這麼一直對峙近一月。

期間出了什麼事情,外人無從得知,反正最頭大的就是當時的大宛國皇帝,宛州城被圍,生存都成了問題,更不用說普通老百姓了,於是乎城內開始人心浮躁起來,各種謠言四起。

迫於無奈的大宛國皇帝無計可思,但這時候卻有魯國和華天國的使節攜手進入了宛州城。

雙方給大宛國皇帝看已經簽署的和平協議,只是讓大宛國的皇帝老兒簽字。

協議內容也不復雜。

大宛國割讓西邊的地盤給中衛和西梁兩個小國,邊界和現在的宛州府邊界差不多,而那兩個小國則割讓相等土地給魯國,等於是讓兩個小國做平易。

兩個小國自然沒有辦法,因為連大塊頭大宛國都沒法,他們更是無法和魯國掰手腕。

關於這一點,大宛國同意了,因為兩個小國移動的土地不算太大,還能承受。

南邊也要割讓土地給烏蘭國,其實就是現在烏蘭國管轄的鐵欄城範圍,被烏蘭國搶了去,畢竟烏蘭國也是出錢出力了的,也要分一杯羹,見者有份嘛。

華天國很是大方,表示不要土地。

大宛國皇帝長舒一口氣,雖然損失了土地,但好歹國家保住了啊。

協議簽訂之後,魯國果然很快退兵,而且新國界也很快劃定。

華天國卻一直沒有退兵,理由是監督魯國,小心他們亂來。

這個理由可以有!

過了幾年,魯國的兵全部撤回去了,華天國的二十萬大軍還是沒有撤走,理由是大宛國的兵力少,戰力堪憂,幫大宛國維持秩序,這個理由也勉強可以有。

但是,被壓制的大宛國完全就沒有機會發展自己的軍事,因為每年交上給華天國駐軍的費用,就讓大宛國吃不消,哪裡還有閒錢去養自己的兵?大宛國的皇帝也不是沒想辦法,比如提高稅賦,但稅賦太高會引起老百姓反彈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