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上城東城門外兩裡,苟遜和黃雲龍正騎在馬上,在兩人的兩側,無數個藤甲兵方陣整齊劃一的站列著。在這些方陣中間,則是無數的雲梯放置在地上,每一部雲梯的兩旁,都站著十來個膀大腰圓計程車兵。
而在隊伍的正中間正對城門口,是一個長約數十丈,頭部尖得如同鉛筆一樣的巨大長木,整個巨大長木被吊在二十來個安裝有木輪的戰車上,在這些戰車的上方,是一塊長寬皆有數十丈、碗口厚的厚重木板。
這個就是靳國所特有的攻城槌!
攻城槌的原理並不複雜,製作攻城槌的難點在於頂部用於防護的厚木板。
一旦發動進攻,厚木板下面的馬車被數十人推動至城門口,這些人再一起推動著懸吊在車上的大’鉛筆’(後稱鉛筆),鉛筆本就懸掛,被眾人同時推動朝前,再一起放手,則鉛筆就會象和尚撞鐘的撞槌一般,尖尖的鉛筆尖會大力的撞擊城門,再厚重的城門也會被撞塌。
而上面的厚重木板,顯然是防護這些推動戰車和鉛筆計程車兵,免於被城牆上的弓箭射殺。
藤甲兵作為第一攻城梯隊,顯然也是利用手裡的藤甲,減少攻城時帶來的人員傷亡。
在藤甲兵後方,依次排列著弓箭兵,鉤鐮兵和重灌騎兵,各個兵種在不同的時候用處不一樣,就比如第二梯隊的弓箭兵,在藤甲兵攻城的時候,可以對城牆上對方的弓箭兵進行壓制性射擊。
而重灌騎兵顯然是預防對方的騎兵出城砍殺自己的弓箭兵和藤甲兵,因為騎兵對步兵具有壓倒性的速度優勢。
這些都是比較普通的攻城準備,而讓遠遠站在城樓上的葉宣棟心裡焦慮的,是在靳軍的中央,幾部碩大的象現在建築手架一般高聳的東西-----遠端攻城架!
(開始接觸戰場場面了,小高潮要來臨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