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玉人舞》,論盡天下君子,猶如習習穀風,吹拂山間。
這一幕也是全劇唯一一處用到乾冰的地方,可謂是大製作了,當小玉人們跳著俏皮調皮的舞步的時候,武琅突然覺得這一幕舞蹈也挺可愛的。
雖然比之《采薇》有些遜色,但就舞蹈編排的優美程度來說是不輸其它舞蹈的,所以這一段舞蹈受喜愛程度也是排在前面的。
隨後便是一段“妃”出來的獨舞了,她跳了一段之後,六個拿著小鼓的舞者上場,唐詩茵則是揮舞著水袖,以袖擊鼓,其中有一個抬起腿來後踢鼓面的動作乾淨利落。
當六個小鼓放在地上,“妃”便來了一個漂亮的串翻身,旋轉著不斷用水袖拍打放在地上的小鼓,其力度恰到好處直接擊響了鼓面,端的是鐘鼓合鳴振奮人心。
其中唐首席的力量自不用說,她的踩點也是極穩,古典舞也是非常講究踩點的,舞者跳舞必須跟著音樂而起,這就叫做歌舞昇平!
看了這一段表演,武琅又想起那日羅佳心教水袖時候說的話,原來她所說的水袖有擂響戰鼓的力道不是吹牛,居然是真的。
玉人舞跳完之後便是禮賢這一節,在孔子的夢境中,國家強盛,人們各司其位,各盡其職。並且在夢中,仁政弘揚,禮制天下,孔子得到公的禮遇及賜劍。其劍乎,乃紫薇之劍,威嚴尊貴,光耀日月,舞動仁心。
當孔子,“公”和“臣”三人一齊緩緩走上臺階的時候,武琅注意到藍衣臣已經變成了白衣臣,突然明白藍衣臣是“奸臣”,白衣臣應該就是“忠臣”了。
而當時發動政變的時候藍衣臣的手下“黑蝙蝠”們也變成了“白蝙蝠”,一下子就有種改邪歸正的感覺,這一幕幾乎就是“臣”的洗白之旅啊。
這些都是細節,其中這些恰到好處的細節得到了武琅的好評,做舞劇就是應該有如此嚴謹的感覺才行。
隨後bgm是《孔子舞劍》,便是孔子的一段劍舞了,當孔子帶著笑輕輕又莊重地拔出長劍的時候,他握劍舞動了起來。其中的表現雖然沒有胡羊在舞劇《李白》的《將進酒》片段中那麼驚豔,但也充分展示了孔子的思想。
那便是:海晏河清,天下太平,大同社會。
這是孔子的畢生追求,也是這部舞劇所講述的主要理念。
接下來是四幕《仁殤》,第一節是《禮崩仁折》,遠處的廝殺猶如晴天霹靂一般驚醒了孔子的大同幻夢,這就是仁政所不能拯救的現世,處處充滿殺戮和殘暴。
此時的舞臺是黑暗的,只有一盞孤獨的大燈從孔子頭上打下來,隨後閃爍的片段內容都是猩紅色的,他們分別是“公”和“妃”的悲劇,以及“臣”的登基無一不預示了這個國家的興亡,整個天下有一種國之將亡的傾頹之勢。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此時諸侯紛爭兵戈鐵馬,生靈塗炭屍橫遍野,孔子在其中踽踽獨行茫然無助,這個時候的舞臺是黑暗的,一隊身穿黑衣的豺狼虎豹群魔亂舞。
在這其中有一個拄著柺杖的老人,可惜他們沒有任何憐憫之心反而是殘忍將其殺害,讓老人從臺階滾下,所作所為天怒人怨,端的是天下已無朗朗乾坤。
孔子漠然無助,但在黑暗中,又不是沒有希望的。
這便來到了一節溫馨的《棠棣之花》,“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論語·子罕》
這是說,古代有一首詩這樣寫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搖擺.我豈能不想念你嗎?只是由於家住的地方太遠了.”孔子說:“他還是沒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麼遙遠呢?”
這樣的篇目和選文,充分說明了舞劇裡的這一節是註定溫暖的。
在輕柔舒緩的音樂裡,在無盡的黑暗中,孔子彷彿看見母親送來了一盞燈火,溫暖著他求索的腳步,棠棣之花飄舞出一片美麗的故土。
此時舞臺色調是淡藍色的,兩排身穿紅衣手裡握著蠟燭的女舞者翩然起舞,上下如同美麗花朵飄飛,孔子在舞臺探照燈的中央佇立,身後是他的母親。
困苦中,他仍然鼓勵著弟子們反省其身,求道思賢,樂而忘憂,暢然前行。
此時舞臺左右推出六個石像,分別代表的應該就是求道的弟子,孔子將其一一擺正對著舞臺,抱著其中一個石像失聲痛哭。
夫子慟哭,可能哭的是英年早逝的顏回,可能是弘道路上殞沒的弟子們,也可能哭的是天下人。
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