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主動來問詢結果了。
聽說馮管事沒反對後,宋子墨沉吟了一下,便主動提出,唐家的田和房子由他來照看,“你們一家去了京城,開銷肯定大,我先將今年和明年的田租給你,到時田租我收了就是了…”
唐高林一聽,很是感激,他本來是打算開口問宋子墨借錢的,唐家收上來的地租修房子用了些,給馮管事買土特產用了些,只剩下10兩左右了,上京自然是不夠得…
聽唐高林說著感激話,宋子墨忙道:“你說這些可就見外了,不過,我一下也拿不出那麼多了,你知道我的銀子都投了生意裡面呢,所以明天只能先送一部分來,其餘的等你出發時再給你…”
唐高林哪會介意,很是發自肺腑的再度道了謝。
第二日,宋子墨和唐高林便在宋子墨的爹和村子裡另一長輩的見證下,簽訂了田地和房屋委託照看協議,唐家自己種的幾畝地由宋子墨找人來種,房屋也可出租,但得留下一間屋子,以防唐家突然回來,宋子墨提前付兩年地租也寫了進去,唐高林堅持要每年給宋子墨一成田租作為酬金,宋子墨推託不得,便應了下來…
因地契是李真的名字,因此,李真也在協議上籤了字按了手印…
協議簽完後,唐高林又急急忙忙的去看驢車,自己一大家子,總不好讓馮管事給找交通工具啊…
本著節約的原則,唐高林最後沒選擇僱車,而是花了點銀子買了頭驢,然後又低價買了個板車,自己組裝的,“進了京,將這驢車給賣了,賠不了錢。”
唐燁看著光禿禿的驢車,則提出疑問,“爹,要下雨怎麼辦?”唐燁覺得是不是還是弄個遮雨的斗篷之類的。
“下雨馮管事難道還會趕路?真是的!”
唐高林真的沒空好生弄驢車,他還得再去挑土特產,到京了,總得給王爺們送點禮物吧?
土特產真的不好選,又要價廉物美,又要拿得出手,難啊。
於是,唐高林就一心撲在了土特產挑選上,連一家人的路引都是宋子墨去衙門幫著開的…
除了宋子墨,唐高林夫婦沒對外人提及自己一家進京的緣由,因為馮管事並沒大張旗鼓的到處說,因此,唐家也分外的低調,用唐王氏的話來說就是,“上次就是太張揚了,貴人們都得了教訓,難道我們能好了傷疤忘了疼?這傷疤都沒好呢…”
所以,不光蘭州城,就是宋家村許多人都不知道唐家要搬遷了…
但是,宋慈惠卻是知道的,在唐家臨行前一晚,兩家人在宋家吃別離飯的時候,宋慈惠哭哭啼啼的對唐蜜道:“等我長大了,我也進京讀私塾,到時咱們再在一起玩…”
宋張氏笑著道:“這孩子,今兒白天還想了個荒唐法子來留蜜兒呢,叫蜜兒給他當童養媳,這樣蜜兒就能不走了…”村裡有幾戶人家養著童養媳,所以宋慈惠知道這個名詞。
大人們一聽,全笑了起來,宋慈惠被笑得有些尷尬,癟著嘴,對唐蜜道:“我就是不想你走嘛…”
唐蜜也有些捨不得,“那你就快點長大,長大了進京讀書。”
宋慈惠忙道:“嗯,我每天都吃多多的,很快就會長大了,京裡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你可一定要給我留一份…”
看著依依不捨的兩小孩,唐燁有些唏噓,長大後,又有幾人和曾經別離的兒時玩伴重拾友誼的?不都成了寶貴的回憶了…
而宋張氏卻在想別的,她開玩笑的說出宋慈惠的童言童語,本是想借此由頭說說唐蜜和自己老二是不是可以訂個親,卻不想唐高林兩口子都不接這話,讓宋張氏心裡有些不大痛快。
雖然唐家進京能否混得好還是個未知數,可不管怎麼說王爺知道唐家啊,也算朝裡有人了不是?因此,宋張氏因李真不爭氣而熄滅了的結親想法又死灰復燃了,結果卻沒人響應…
等唐家走後,宋張氏便將不滿對宋子墨說了,宋子墨道:“唐家如今哪有心思說蜜兒的親事?過兩年再說吧,反正孩子們還小,不急…”
而唐高林兩口子也說起了蜜兒的婚事,不過唐王氏瞧上的卻是比蜜兒小兩歲的宋慈惠,“蜜兒若能和慈惠成親,我這輩子也就沒什麼可操心的事了,只是不知道宋家會不會嫌蜜兒比慈惠大?”
唐高林和宋子墨一樣的想法,“過兩年再說吧,反正孩子們還小,不急…”
這晚,除了唐蜜,一家人都沒怎麼睡好,明兒就要離開了,捨不得啊…
清早起來,唐家沒開火,鍋碗瓢盆昨天下午都收拾好了,全放在板車上了,早上只等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