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起來,在上面的投入,不會比三峽工程來的少。
半導體的發展應該是國家工程才對。
現在讓方辰一個人,一個企業,來承擔國家應該肩負的責任,他著實於心不忍,而且不得不說,方辰真的已經為這個國家,付出了太多太多。
雖然看似,方辰的每一次都大獲全勝,但是在他看來,分明就是在走鋼絲,遊走在懸崖的邊緣,稍有不慎,就粉身碎骨。
“我知道。”
方辰笑著說道,這簡單的三個字中似乎包含了無窮的意思。
“或許說,你可以等等,我相信隨著我們國家逐漸富裕起來,是會有這一天到來的。”
見方辰完全不為所動,朱院長換了套說法。
“我也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而且並不遠,要不了二十年,可問題是,如果二十年後,我們再追趕的話,實在是太難了,幾乎沒有追趕上的空間。而且您也知道晶片的重要性,以及華夏進口晶片是個什麼樣的增長態勢,如果我能早一天為華夏晶片發展,晶片安全撐起一片天,那我們就更安全一分,更有自主權一天。”方辰笑著說道。
朱院長說的這一點,他當然相信。
在前世,2014年,華夏半導體產業便迎來的曙光,上面主導成立了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
成立這個大基金是為了半導體行業投資和併購,上面設想在未來10年斥資逾1500億美元,加速積體電路設計和製造領域的發展。
並且在大基金成立之初,便募集了220億美元,其中股東除了財政部以外,還有國家開發銀行,華夏菸草,移動公司等等這樣的國字頭企業。
但問題是,真的已經有些晚了。
前世,臺積電和三星都已經將晶片製程推進到5奈米了,而華夏這邊最先進的依舊是中芯國際的14奈米,跟臺積電和三星相比,差了足足三代。
並且預計中芯國際推進到7奈米的時候,臺積電就應該推進到3奈米,甚至2奈米,馬上觸碰到矽晶片的物理極限。
然而這其實還是小問題,大問題在於,有華夏企業有需求的時候,晶片生產技術跟不上,掉鏈子,拖後腿。
最典型的就是華為和中興兩家的例子,尤其是華為。
好不容易,花費了一二十年的功夫,投入了數百億在晶片上,這才研究出能在高階移動晶片領域,跟蘋果A系列,高通驍龍系列相提並論,遠超聯發科天璣系列和三星獵戶座的麒麟晶片。
可就是因為華夏晶片製造企業不能生產,所以美國那邊一制裁,華為的麒麟晶片頓時成為絕響,只能再次蟄伏,等待破土重生的那一天。
數百億的投資打了水漂,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晶片設計企業,無力為繼,中道崩落,方辰想想都覺得心痛。
而華為手機的銷量更是從坐二望一,瞬間跌落到第六,並且還要持續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