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現在每戶繳納的初裝費五千塊錢,就已經能夠滿足交換機、機房建設、郵電局職工收入等等一系列的費用,甚至還能上繳給國家一部分。
也就是說,每年國內花這麼多錢普及固話是掙錢的,每年投入的錢,都能再憑本事掙回來。
這要是不投入的話,那豈不就意味著少掙錢了?
甚至說個不好聽的,連一年給浦東新區的十個億,其中就有固話建設的貢獻在其中。
然而到了高速網路建設,恐怕就另一回事了,國內的民眾,一時半會還到不了能夠大規模使用網路的地步。
說個不好聽的,先一步步的把固話普及到位,然後在慢慢將電腦,手機普及到位,產生足夠的使用者基數,高速網路建設這才能迎來回報期。
而在回報期來臨之前,一下子讓國內拿出來上百億去做一件五年,甚至十年後才能看到回報的事情,說真的,真有點做不到。
然而一部分交給擎天來說,就不一樣了。
國內的建設壓力,瞬間少了一半,並且擎天也是國內唯一能夠抗住投入幾十億,五年,甚至十年後才能看到回報的企業。
其他企業,別說讓他們投入幾十億了,就是讓他們投入幾千萬,一年看不到回報,那企業的運營就該出問題了。
畢竟,國家底子都薄,那企業的底子豈能厚?
當然了,擎天和方辰這個怪胎除外。
“雖然高速網路建設的投入大一些,回報週期長一些,但根據專家們的判斷,未來回報還是不錯的,我對此很有信心。”
見方辰還是遲遲不下決定,朱院長再次勸說道。
專家?
聽到這兩個在後世,已經爛大街的名詞,方辰下意識的咧了咧嘴。
在後世,專家的話,幾乎快成為了坑蒙拐騙的專用詞了。
不過,下一秒,方辰突然想到一個問題。
其實專家還是有的,有真本事的更是不在少數,唯一問題就出在,這專家的名號是誰封的。
假如說是騙子們封的專家,那可不就是屁用沒有,專門坑蒙拐騙的假專家。
而朱院長口中的專家,大機率都是掛著院士的名頭,享受著政務院津貼的真專家們。
“成類,您都這麼說了,我還能不答應嗎?不管前面是刀山,還是火海,華夏北方通訊建設的事情,我抗了。”方辰拍著胸脯說道。
說真的,他已經想清楚了,如果這件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那依照朱院長的性格,這事肯定落不到他的頭上。
這倒不是說,朱院長對他不好,他和朱院長的關係不親厚。
反倒是因為太好,太親厚了,朱院長才不能把這種只有好處的事情,交給他。
對此,方辰想透了之後,到也沒有什麼怨念。
畢竟,朱院長對他的幫助也不少,有很多東西,比如說2.5G網路建設等等,都是朱院長以他的名譽,為他擔保,這才能順利做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