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一千元,國外品牌六千多元,長虹為五千多元。
倪潤豐認為,想要拼掉對手的品牌優勢,國產彩電起碼要便宜30%以上,這是一條決戰線。
可是此時長虹的商業毛利大概在25%左右,大幅度降價30%明顯就是無利可圖。
最終,苦思冥想了足足一個月,倪潤豐最後還是決定降價!
畢竟降價只是有可能無利可圖,而不降價的話,那就是死路一條。
他一方面嚴令公司內部靠管理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一方面組織了一場“降價大戰”。
幾乎同時間,長虹宣佈,長虹所產的所有品種彩電在全國61個大中城市的150家大型商場中一律大幅度讓利銷售,讓利幅度高達18%~30%。
其中新產品,大電視少降價一些,佔庫存最多,滯銷最嚴重的產品多降價一些。
並且除了這些手段以外,為了吸引媒體眼球,倪潤豐還衝到了銷售第一線,身披紅綢帶,站在商場的櫃檯錢大聲吆喝,親自當起了營業員。
甚至就連長虹彩電的宣傳冊上都赫然宣傳:“凡是國外產品有的功能,長虹都有;凡是國外產品具備的品種,長虹都具備;凡是國外產品提供的服務,長虹都提供;但是在同等功能和同等質量下,長虹的價格比國外產品低30%。”
長虹的這股降價風暴頓時在彩電市場掀起了血雨腥風,國產彩電品牌隨風跟進,康佳,TCL,熊貓等紛紛宣佈大降價,讓華夏人沉寂多時的消費慾望徹底啟用。
而且除了跟風降價以外,TCL的李東昇還另有動作,他不但推出了大量29英寸以上的大屏彩電搶佔市場,還從東倭品牌手中搶下了不少商場櫃檯。
當時,燕京大商場的黃金展臺,基本上都被東倭品牌包圓了,然而李東昇另闢蹊徑,跟一家家商場簽訂了“保底協議”。
他承諾,每平方米櫃檯每個月銷售額不低於五萬元,如果不足的話,TCL將額外掏腰包將其補足。
在“降價大戰”剛剛開啟後的一個月,長虹的全國銷量就翻了一番,市場佔有率從22%,猛增到了35%,超越了所有國際品牌,從銷量和銷售額兩方面,史無前例的成為了華夏彩電市場的銷售冠軍。
然而讓人驚奇的是,面對華夏企業的洶洶攻勢,之前還叫囂著要佔領華夏市場,獲得壟斷地位的東倭企業,居然各個按兵不動,就這麼放任華夏彩電企業隨意降價,侵佔市場。
而且長虹這麼做了之後,不但大規模的收復失地,甚至還將國內各省,原來還尚存的六十多個地方性,割據一方,小富即安的彩電品牌給打垮了。
預計著,華夏電視行業不但大跨步的進入“國強洋弱”時代,更是從群雄割據的春秋時代進入到了七強並立的戰國時代。
電視機行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聯想,方正,長城所代表的計算機行業,自然不甘示弱。
經過三個月的辛苦研發,楊源慶還真拿出來了“華夏第一款經濟型電腦”。
楊源慶聲稱在保證同等效能的前提下,經濟型電腦比國外品牌便宜40%~50%。
楊源慶不但將每臺電腦的組裝成本由150元降低到了38元,而且還將機箱的成本從原來的五百元,降低到了200元以下。
《慧聰計算機商情》雜誌在評論聯想的經濟型電腦時,曾說:“新機箱的鋼板很薄,工藝粗糙,但勝在造價低,只有進口機箱的18。”
在公眾輿論上,柳傳至更是大張旗鼓,營造振興民族品牌的濃厚氛圍。
在1995年,4月1日,當第十萬臺聯想電腦下生產線的時候,他宣稱這是民族電腦業的一個里程碑,並策劃了一個“把第十萬臺電腦獻給誰”的公益活動。
最終透過各大媒體報刊的讀者調查,他將這臺電腦送給了因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而成為華夏知識分子榜樣的著名數學家,陳景潤。
此外,他還和地方上聯手,發起了“聯想電腦快車”活動,在全國三百多個城市推廣經濟型電腦和聯想產品。
憑藉著驚人的廉價優勢和民族品牌熱浪的助推,聯想經濟型電腦席捲全國,聯想的市場份額節節攀升。
而然與電視機行業所碰到的情景差不多。
這些國外公司們依舊沒有反應過來,它的價格除了剛開始降價的那一波之後,依舊高高在上,對聯想的價格戰策略無動於衷。
很快,調查資料顯示,在個人電腦銷售的前十大公司排名中,聯想居然晉升為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