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就連在國外,華夏生產的產品也都基本上獨佔鰲頭。
沒辦法,誰讓華夏的產品物美價廉,是大部分的人最優選。
畢竟這個世界上,還是精打細算的普通人居多,揮金如土的富豪們居少。
而華夏為什麼能創造這些奇蹟,則是跟華夏工人性比價比較高,人均知識水平較高,踏實肯幹,任勞任怨,華夏科技創新水平進步較快,以及華夏市場足夠大,可以形成龐大的規模效應,政局穩定等等有關。
可以說,華夏人天生就已經將製造天賦給點滿了。
那麼其他國家的人和企業,並不具有這些條件,自然而然無法跟擎天競爭。
這也就是為什麼,方辰說能幹掉擎天的,只能是華夏企業的原因。
至於說什麼安南和印度,泰國會對華夏在製造業的地位產生危機,那隻能說是多慮了。
泰國的經濟在此時本來就比華夏發達,人均基本上是華夏的七倍左右。
去年的泰國的人均GDP是2200多美元,而華夏只有三百多美元。
而在後世國人心目中只是個旅遊地的泰國首都曼谷,在此時此刻,卻是在國際上比申城還要名聲顯赫的國際都市。
但是在後世,泰國的人均GDP卻只有華夏的一半而已,成為了華夏人心目中物價便宜的旅遊佳地。
在這二十多年的時間,華夏的經濟增長速度可以說是泰國的十幾倍,更別說體量又大那麼多。
泰國怎麼可能追的上來。
又或者說,在這個時代,還沒有被華夏追上,然後還能再次追上華夏的國家存在。
安南固然會對華夏產生不小的威脅,但是安南的體量太小,一億的人口雖然不少,但是跟十四億華夏人相比,還是小巫見大巫。
體量小,就意味著,很容易被外來經濟拉動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安南這些年經濟快速增長的原因。
但是要知道,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時候,原來安南引以為憑的低廉用工成本,也將快速升高。
在後世,安南的工資水平差不多已經快達到臨近的華夏八桂省的一半,但是人均GDP卻只有三分之一。
然而最重要的是,現在安南經濟主要依賴紡織業和代工等相對而言,附加值不高的產品。
如果其要是想要突破,必然會碰觸到華夏的領域,跟華夏爭飯吃。
這一點從其人才儲備和體量上來說,幾乎沒有任何勝算可言。
又或者說,安南這些年的經濟快速發展,主要就是因為一些企業被華夏逼走,遷徙到安南所導致的。
嗯,沒錯,逼走的。
遷到安南的都是勞動密集產業。
而這些企業遷徙到安南,無非就是用工成本提高,以及稅收高企所導致的。
這些勞動密集產業受到最低工資標準提高的衝擊比較大。
然而問題就來了,既然知道提供最低工資標準會讓企業出走,華夏為什麼還是將其提高了?
至於稅收就更不是問題了,華夏招商引資的時候,就能提供兩免三減半之類的稅收政策補助,為什麼企業成熟之後,寧願企業走,也不給與稅收減呢?
難道其不知道,企業如果走了,稅收將一分都落不到嗎?
可以說這些企業既然在華夏已經安家落戶,只要華夏願意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降低,不將工資標準提高,這些企業是不願意走的。
畢竟出走的代價太大,廠房裝置的搬遷,人員的重新招聘培訓,都會對企業造成巨大的麻煩。
這也是為什麼,認為這些企業是被華夏逼走的原因。
所以可以預見的,安南的快速增長,即將結束。
至於印度,別的不說,先能讓印度人不喝恆河水再談什麼發展,製造業吧。
反正總而言之,解決了2.5G網路發展所遭遇的危機之後,方辰又陷入到了天下無事中。
至於段勇平,沈偉忙的腳後跟打後腦勺,那是他們的事情。
不管是擎天2.5G網路的裝置加速生產,還是手機廠的選址建設,人員籌備等等,方辰都只是聽了聽彙報,看了看檔案,並沒有多加干涉的意思。
擎天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已經不需要他事無鉅細的參與到每個專案中了,甚至連一些小方向的把控都交給了段勇平和沈偉他們。
畢竟現在的擎天已經十分龐大,經得起一些折騰和風浪。
即便段勇平和沈偉幹得不好,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