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都是ARM公司設計的指令集,又或者架構。
大家所聽到的,什麼採用A78大核,A77大核,X1大核,A55中核等等這樣的名詞,就是ARM公司所設計的產品。
打個比方,ARM公司就是開發商。
開發商建好了房子,設定了主要結構,而蘋果和高通,華為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裝修房子。
然後他們手機CPU晶片的好壞,則就取決於他們裝修的水平,也就是選擇什麼樣的大核,中核,然後頻率拉到多少,多少溫度降頻等等諸如此類的。
而方辰為什麼惦記,英特爾的X86指令集。
則是因為幾乎可以說所有的電腦CPU都必須使用X86指令集,X86指令集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為好用,最為強大的指令集。
但遺憾的是,X86指令集,除了英特爾以外,只有AMD一家有。
嗯,沒錯,就是這兩個幾乎瓜分了全世界電腦CPU晶片生產銷售的混蛋。
並且換句話來說,只有擁有了X86指令集的授權,才能在CPU生產領域站住腳,活下去,要不然絕對是死路一條。
而方辰既然要打算做電腦,做CPU晶片,那麼獲取X86指令集的授權,就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了。
可這一步何等的艱難。
就連AMD獲得的X86指令集授權,也是因為當年英特爾剛剛以X86指令集生產的CPU晶片為藍色巨人IBM供貨的時候。
因為如果CPU晶片只能由英特爾一家生產的話,那麼作為購買者IBM將面臨巨大的風險,萬一英特爾給他供不上貨,又或者不給他供貨了,那IBM豈不是要瘋了。
為了防止自己被英特爾的CPU晶片卡脖子,IBM就要求英特爾把CPU晶片的專利授權給其他晶片企業。
這種制度被稱之為第二供應商,也被後世大企業們所效仿。
而獲得英特爾X86架構的企業,不是別人,正是AMD。
但後來,英特爾發展壯大,不再向IBM單獨供貨,覺得自己直接賣CPU晶片也能過得非常好之後,就把授權協議給撤了回來。
接下來AMD起訴英特爾,兩家足足打了八年的官司,這才算是塵埃落定,AMD獲得了X86架構的永久使用權,以及英特爾的十億美元賠款。
而AMD真正的翻身仗,是千禧年之後,率先研製出了AMD64位指令集,大家後來所熟悉的64位系統,其實指的就是使用AMD64指令集所製作的作業系統。
而X86指令集,雖然聽著“86”數大,但實際上它是32位的。
英特爾雖然也開發了屬於自己的IA64指令集,但並沒有AMD64指令集好用。
Windows這邊都已經用AMD64指令集推出了64位系統了。
可英特爾那邊的IA64指令集還並不成熟,別說完成自己制霸伺服器的目標,連成熟,讓使用者滿意都談不上。
這個時候,英特爾拿起了自己跟AMD簽下的交叉授權合同,開心的使用起AMD64指令集。
AMD自然不願意,可它也離不開英特爾的X86指令集。
所以這些指令集授權之爭,以英特爾和AMD達成了交叉授權協議,兩家可以隨意使用對方研發的指令集,以及英特爾又賠了AMD12.5億美元為結果而告終。
而英特爾和AMD也成為了唯二能生產銷售使用X86指令集和AMD64指令集的CPU晶片企業,從而一騎絕塵,徹底跟其他CPU晶片企業拉開了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