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墨西哥最大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公司,拉美最大的企業之一,其控制著墨西哥這一世界第六大產油國的所有石油,其董事長岡薩雷斯·塞雷斯在整個美洲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畢竟相比於這些全世界都需要,都緊缺,被譽為現代工業血液的能源來說,個人電腦的地位還是太低了,更別說微軟只是一個依附於個人電腦的作業系統公司而已。
頂多就是因為風投公司的看好,估值高一點而已,論起財富和能量,著實不如這些老牌巨頭們。
在那些老牌巨頭眼中,他壓根就是一個上不得檯面的暴發戶,幸運兒,空有錢,而什麼都沒有的孺子而已。
甚至說個不好聽的,如果不是上次其他總統競選人,都不在乎他,他主動送錢過去,也不會給他特殊的照顧,他也不會淪落到去給克林頓送獻金的份。
畢竟,誰上賭桌都是衝著贏的,不會故意給自己找那些必輸的局。
不過,雖然他不好看克林頓能贏下這次大選,但誰讓克林頓的資訊高速公路計劃太對他的胃口,對微軟未來的發展具有莫大的好處,再加上克林頓還年輕的很,不到五十歲,還能繼續競選個二十年左右。
只要克林頓能夠競選成功一次,那他的投資就不白費,並且能獲得巨量的好處。
甚至哪怕克林頓以後只要能成為民主黨的大佬,又或者黨魁,黨鞭,混個眾議院議長,副總統之類的,那他都不會虧。
所以,他這才險中求富貴的,搏一搏,贏得了大吉大利,輸得話,也不傷筋動骨。
要是他的地位足夠,能被其他總統競選人看重的話,說真的,他說什麼也不會投資克林頓。
只是沒想到,方辰居然會這麼看好克林頓,一下子給了克林頓一千萬美元,所以他只能硬著頭皮又追加到一千萬美元。
更沒想到的是,克林頓居然還贏了。
這一下,他和微軟頓時獲得了莫大的好處。
首先是克林頓已經在國會透過了預案,要撥款二百六十億美元用於全美國的資訊網路建設,第二則是代表聯邦政府向微軟採購了十八萬份的微軟作業系統和微軟檔案處理軟體,用於對聯邦政府的電腦化辦公升級。
這兩管齊下,微軟今年的營收足足增長了86%。
這樣的增速,在微軟十八年前剛剛成立的時候,都是從未有過的。
甚至打死他,他都沒敢想過這樣的增速發生在微軟營收已經超過兩百億美元的現在。
更別說他在美國的地位也得到提高,甚至連往日裡對他不屑一顧的,摩根集團,洛克菲勒家族都對他已經另眼相起來。
並且在他放出風聲,說要減持微軟股份的時候,也積極響應,從他的手中買走了微軟2%左右的股票。
按照他私人財富顧問的意思,是希望他用二十年到三十年的時間,一步步將微軟的股份給稀釋到5%左右。
畢竟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實在是太危險了。
並且如果不買賣,出售,稀釋股份的話,他這些所謂的身價,永遠也只能是個身價而已,變不成實際的財富,綠油油的美刀。
就如現在一樣,他手中掌握著微軟43%的股份,一旦拋售的話,絕對會引起微軟股價的大地震,跌倒現在股價的10%,甚至直接跌沒,都是完全可能的。
畢竟股票這種東西,就是一個心理遊戲,大家覺得這隻股票有上漲價值的話,那就會大量買進,然後推高股票價格。
如果大家覺得這隻股票沒有價值,就會瘋狂拋售,直至將其打入塵埃。
而要是連他這個微軟董事長,創始人,大股東都這麼不計成本的拋售微軟股票的話,所引起的震動恐怕可想而知了。
所以還不如每年定時拋售一批微軟股份,這樣的話,就不會引起微軟股價太大的震盪。
也正是因為摩根集團和洛克菲勒家族的積極響應,所以即便他丟擲了2%的微軟股份,微軟股價也沒有引起太大的變動,甚至反而還向上漲了一截。
然而摩根集團和洛克菲勒家族為什麼會給他這個面子,幫他託微軟的股價,其原因絕對跟他現在和克林頓之間特殊的關係有關。
另外就是克林頓上臺這一系列照顧微軟的動作,讓這些老牌家族感受到微軟發展壯大的潛力,所以才會這麼積極的投資微軟。
他這個錦上添花的人,都能從克林頓成為總統獲得這樣的好處,更別說方辰這個真正雪中送炭的人了。
克林頓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