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避免了這一點,能減少很多的麻煩。
而在華夏就更不用說了,方辰想要做什麼,肯定是能夠一路綠燈,不管是審批,還是土地,還是稅收,進口等等,都能拿到最好的政策。
越想,張如京眼睛中的光芒就越來越亮,他突然發現,似乎方辰是他想要在華夏建設晶片廠,條件最好的一個合作伙伴了。
甚至全世界,都沒有比方辰條件更好,更合適的人了。
“而現在我和張總,你面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足夠的人才,張總你有把握能拉來多少人跟著你到華夏建廠。”方辰看著張如京,頗具有深意問道。
做晶片,絕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就可以成功的,是需要大量人才的。
而顯然,這樣的人才,華夏並沒有,只能從外面培養,準確的來說,只是由美國培養,並且還要保證這些人才親近華夏,願意回到華夏才行。
這也是為什麼千禧年左右,大批有海外留學經驗、在頂級晶片公司工作多年的半導體人才,在這一時期回到華夏的原因。
在西雁東飛的迴歸潮中,中星微的鄧中翰於1999年回國,展訊的武平和陳大同於2001年回國,芯原的戴偉民於2002年回國,兆易的朱一明於2004年回國,他們帶著豐富的經驗和珍貴的火種,跳進了華夏半導體行業的歷史程序之中。
2000年之後,華夏晶片行業進入了海歸創業和民企崛起的時代。
沒辦法,華夏改革開放初期培養的電子、計算機、通訊類理工科學生,在80年代出國潮中率先留洋,畢業後留在美國半導體行業工作,見識和能力都得到了鍛鍊。
等到了千禧年之後,這批人積攢了足夠多的技術沉澱和管理經驗,這才能開始陸續從大洋彼岸回到華夏創業。
可以說他現在手中的人才極度的匱乏,不論是像張如京的頂尖人才,還是一般晶片科研技術人員,甚至連能夠在晶片廠,熟練工作的工人,他一個都沒有。
而人才的培養,又不是像種菜一樣,播完種,幾個月後就可以收割了,學個車銑刨磨鉗還需要當三年的學徒呢。
這也是他為什麼現在就要把張汝京給找過來的重要原因,他需要讓張如京給他培養人才啊。
聽方辰這麼一說,張如京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我大概能給您拉過來七八十位願意來華夏工作的人才,不過您放心,這些人都是德州儀器,英特爾,AMD的技術骨幹,而且都是華裔。”
在美國,有大量的華裔在晶片公司工作,他這些年也一直在努力尋找跟他一樣,有著想為華夏晶片事業,晶片安全,民族發展貢獻屬於自己力量,志同道合的人。
但是向他吐露過,這種想法的人,著實不多,他真正有信心能拉過來的,也就七八十位。
方辰撓了撓後腦勺,這人數他是多多少少有些失望的,在美國從事晶片工作的華裔,大概上萬人之多,雖然張如京不可能都認識完,但是才七八十個人,著實是有些太少了。
前世,張如京離開大世來華夏創辦中芯國際的時候,還帶了三百多個人呢,現在可好,連一半都不到,只有四分之一。
但轉念一想,方辰也就瞭然了。
雖然張如京在大世的創業比較失敗,但畢竟還是拉起架子,走上了正軌,擁有一大批公司員工的,而且彎彎那邊的晶片從業者也的確不少。
再加上,臺積電給張如京摻了不少沙子進來,所以人數多一點,三百多人也就不奇怪了。
在這,現在才1993年,距離張如京在前世離開德州儀器還有四年,這四年多找到二三十個志同道合者還是可以的。
“所以,從現在起,我需要您給我在新加坡的德州儀器工廠,培養一批人才出來,大到設計研發人才,中到產品工程師,小到基礎的操作工人,我全部都要!”方辰看著張如京,一字一頓的說道。
張如京頓時被方辰這話給嚇到了,心中更是掀起了萬千波瀾,他真的萬萬沒想到,方辰居然打的是這樣的主意,這也太陰了點吧。
過了許久,張如京這才回過神來,一臉神色莫名的看著方辰,他現在真是對方辰佩服的五體投地,鬼才,真是鬼才!
方辰這麼小的年齡,白手起家擁有這樣的身份地位,著實不是沒有原因的。
居然要用德州儀器的工廠為自己培養人才!
他真不知道怎麼樣的腦袋,才能想出這樣的鬼主意來。
方辰此時著實聰明的令人感到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