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的想要建設大量的3G網路,必須要等到民眾有與3G網路相匹配的財富,或者必要的需求才行。”方辰緩緩說道。
聞言,朱院長不由眉頭微蹙,心中愧然,這是他的確沒有考慮到的事情。
誠然如方辰所說的那樣,華夏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而民眾也實在是太貧窮。
像2G基站這樣便宜實惠,能解決大部分人撥打行動電話需求的存在,才是華夏現在,乃至於未來十年最為需要的存在。
如果真的只是為了體現華夏科技進步,而去盲目大規模建設3G網路,那反而是一種好大喜功的表現。
看著朱院長這幅心中有些懊悔的模樣,方辰不由心中暗笑。
他也就是仗著朱院長對於未來不瞭解,對於通訊科技發展不瞭解,來欺負欺負朱院長了。
相比於2G基站,3G基站覆蓋範圍的衰減還不算什麼。
朱院長如果知道4G基站和5G基站衰減的情況,恐怕能嚇死。
到了5G時代,一座基站的覆蓋範圍只有五百米,論起覆蓋面積只有2G基站的四百分之一,也就是說一座2G基站達到的覆蓋範圍,到了5G時代,需要四百座基站才能達到。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方面的考慮,所以華夏大規模商用3G網路,才會足足比歐美各國晚四五年之久。
再者,在2009年之前,智慧手機還沒有開始普及的年代,全世界大部分人們也都沒有什麼需要使用高速網路的需求,所以說晚幾年,也沒關係。
另外之所以會導致,華夏比歐美各國晚四五年,除了需求和財富多寡的差距以外,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首先歐美各國,尤其是歐洲各國,都是一些人口密度大的小國家,然而基站這種東西,在一座基站覆蓋範圍內的使用者越多,這個建設成本自然越低。
打個比方,都同樣是一百萬人口的國家,但是面積相差十倍,那麼面積大的國家,如果想要覆蓋全國,所需要建設的基站數量,是不是就是面積小的國家的十倍,這個成本自然就高。
而華夏作為世界領土面積第三大國,其想要將基站覆蓋全境,成本顯然比那些歐洲小國要高的太多太多。
至於美國這邊。
雖說美國的領土面積跟華夏差不多大小,但兩國的國情還不一樣。
華夏在建設基站,電力,道路等關乎於民生的基礎設施,基本上可以說是不計成本的。
給住在深山中,十幾戶甚至幾戶的人家,搭建電力線路,搭建通訊基站,修通道路等等,這在華夏似乎是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如果細究成本,盈利的話,這些都是完全賠本的買賣。
這種情況,在西方各國中,更是不可能存在的。
畢竟他們的企業都是私人的,私人企業則必然要考慮盈利,不可能做這種一百年也收不回本的蠢事。
這也就造成了,在4G時代的時候,美國在城市裡還有4G網路訊號,但是一出城市,甚至坐個地鐵就只有2G訊號,甚至沒有訊號了。
但華夏卻義無反顧的做了。
然而這樣做的成本,也必然會由全民來埋單,這無形中又推高了更先進網路設施的建設成本。
本身就窮,然後成本還高,那華夏建設3G基站的興趣,自然也就不高了。
也就是智慧手機的興起,大量的軟體應用出現,有了需求,這才使得國內掀起了建設大量3G網路的浪潮。
然而後世,華夏的5G網路建設也同樣面臨這兩個十分尷尬的問題。
5G網路雖然先進,但現在卻沒有必須使用5G網路的場景和需要,4G時代所出現的短影片,直播等等,使用4G網路依舊可以得到很好的體驗。
再加上5G基站建設成本高昂,是建設4G基站的三四倍。
建設成本高,資費肯定高居不下,那人們自然就沒有更換5G網路的興趣和需要。
而國內之所以大量建設5G基站,只能說是在未雨綢繆吧。
就類似於要想富先修路一樣。
不管這個村子有沒有修路的需求,先把這路給修到村口再說。
畢竟只有路先修過去,村裡的一些產品和人才能走出去。
而一旦有5G應用出現,那已經大量覆蓋5G網路的華夏,將徹底一騎絕塵,將其他國家落到十八條街以外。
正是因為華夏建設了全世界60%以上的4G基站,為這些短影片鋪設了肥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