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1章 我要開網咖(2 / 3)

小說:重生浪潮之巔 作者:佛即心兮

業科技含量和壁壘太高,以及他們從來沒有碰到像英特爾這樣強大的敵人有關。

這倒並不是說索尼、飛利浦、愛立信、東倭電氣、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他們不強,只是他們的強大是可以複製的,而且擎天從某種角度來說,比他們還要強大。

而英特爾他們的強大,別說複製了,連追趕都難,並且在半導體領域中,擎天那點優勢真的是太渺小。

“擎天電腦的劣勢,我相信大家也都已經比較清楚了,並且這些劣勢在一時半里是不可能得到改變的。”

聞言,張如京不由羞愧的站了起來:“方總,這是我們的問題,我們一定會迎難而上……”

但張如京這話剛剛說出去一半,就被方辰直截了當的打斷了。

他徑直說道:“張博士,檢討的話就不用說了,你們有信心,有決心在明天這個時候,拿出來500奈米制程晶片生產工藝,生產出技術水平不次於英特爾奔騰一代的產品,我已經覺得很欣慰,覺得你們很了不起。所以這些虛頭巴腦的話就不要說了,難道你們檢討檢討,新一代處理器的研發速度就能上一個臺階,還是能立刻拿出來解決效能和發熱的技術來?”

聽了方辰這話,張如京著實是又慚愧又感動。

見狀方辰不可置否的擺了擺手,示意張如京坐下。

既然張如京他們已經做到了極致,方辰真覺得再說任何道歉之類的話,那簡直就是苛責了。

並且張如京他們身上的任務本來就很重。

先拿製程來說,現在擎天處理器用的是800奈米的製程工藝,看似跟500奈米之間就隔了一代,但要知道根據摩爾定律,十八個月到二十四個月,製程才能進步一代。

即便哪怕說,500奈米對於英特爾他們已經是成熟製程,最新的奔騰二代處理器用的已經是350奈米制程,擎天晶片可以摸著英特爾他們過河,但在短短一年時間內,想要讓製程進步一代也是極難的事情。

畢竟還要知道,高階晶片技術和裝置,歐美對很多地區是封鎖的。

可以說,僅僅這一點就可以卡死大部分國家想要進行半導體研究生產的可能,更別說一年時間內進步一代了。

製程的進步就已經是千難萬難,那麼倪廣南帶領的處理器架構科研人員的任務就更重更難。

大家也都清楚,此時的擎天處理器之所以會發熱如此嚴重,是因為擎天處理器其實用的是相當於486處理器的架構,是倪廣南他們在方辰的指示下,用更大的晶片面積和製程工藝,強行提到586處理器的效能。

這也是為什麼擎天處理器是個大火爐的主要原因。

想要讓下一代的擎天處理器不但效能跟得上,並且不再是火爐,那麼就意味著架構這一塊也必須要跟得上。

而486處理器和奔騰一代之間相差了兩代,也就是說倪廣南必須在一年的時間,能把這兩代的差距給抹平了才行。

所以說,相比之下,提升構架的任務其實是更重的。

甚至可以說,這都是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張如京和倪廣南還是咬著牙答應下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別說方辰了,就是張如京他們自己苛責自己,方辰都是不允許的。

不過擎天晶片相比於英特爾來說,也不是一點優勢都沒有。

畢竟擎天的科研人員足夠多。

英特爾核心架構方面的科研人員,只有不到兩千人而已,而擎天晶片這邊呢?

足足五千人!

至於說Amd他們,核心的架構科研人員,更是隻有不到五百人。

畢竟要知道麼,Amd全公司也就不到兩萬人,如果將晶片製造這一塊除去,剩下的連六千人都沒有。

差點比擎天晶片專門的架構科研人員數量都要少。

這一點無疑是十分恐怖的。

雖然說晶片,架構指令集是個主要依靠腦力的工作,但人多力量大這一點,在這些工作上面依舊是可行的。

畢竟要知道,晶片、架構指令集科技含量再怎麼高,其實也不能脫離應用研究的範疇。

既然是應用研究,那就可以透過大量的資源投入,不斷的試錯,去獲得想要得到的研究結果。

可以說在應用研究中,人力和資源的投入,將起到決定的作用,投入的越多,實現的時間就越早。

這也是為什麼張如京和倪廣南敢打包票的原因。

而不是像基礎研究那樣,主要是依賴於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