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等優點。
所有很多國家,也像暹羅一樣,採用了固定匯率,依舊跟美元掛鉤。
但既然從固定匯率上獲得了好處,那麼自然也要承擔固定匯率所產生的弊端。
首先採用固定匯率的國家,必須在匯率波動超過1%的時候,對匯率採取干涉措施,另外就是要保證,有任何國家或者個人拿著泰銖來兌換美元的時候,就必須按照官宣的固定匯率,就必須為其兌換美元。
第一條其實現在遵守不遵守,都無所謂,反正隨著佈雷頓森林體系的消失,國際貨幣組織懲罰的威力,已經不如以前了。
但第二條就要命了。
現在暹羅官宣的泰銖匯率還是25,那也就意味著,所有拿著泰銖到銀行兌換美元的人,他們就必須按照25的匯率來為其兌換成美元。
此時此刻,在外匯市場上,暹羅的匯率已經掉到了快40兌換1美元,可以說但凡是不傻的暹羅人和國外投資者,都會想盡辦法將自己的手中泰銖兌換成美元,以達到財產保值的目的。
並且未來,如果泰銖的匯率真的大幅度下降,這些人拿著相同的美元,豈不是能換到更多的泰銖?
既然能大賺一把,又何樂而不為呢?
可以說,再採用固定匯率下去,就現在暹羅這三百多億外匯儲備,還沒有等到真刀真槍的跟國外金融大鱷戰鬥,就已經被自己本國的居民和投資商們換光了。
其實第二條,也不是不能破,外匯管制,不讓兌換外匯就是了。
可問題是,自從1990年4月暹羅正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的有關義務,取消了經常專案國際支付的限制,次年即開始減少資本專案交易的外匯管制以來。
尤其是1993年,暹羅在資本專案做出重要舉措,一是開放離岸金融業務,推出曼谷國際金融安排。
根據這一安排,持牌的15家暹羅商業銀行和35家外國商業銀行可以從國外吸收存款和借款,二是允許非泰居民在暹羅商業銀行開立泰銖賬戶,進行存款或借款,並可以自由兌換。
這一系列的政策安排,已經讓暹羅根本無法祭起外匯管制這個至關重要的手段,只能任由暹羅民眾和外國投資者隨意將泰銖兌換成美元。
可以說,擺在暹羅面前的,就只剩下使用浮動匯率這一招了。
浮動匯率是相對於固定匯率而言的。
採用浮動匯率的話,本國的貨幣匯率就不是由政府說得算了,而是依據外匯市場上的供求狀況,任其自由漲落,對匯率的波動幅度不予固定,貨幣當局不進行干涉的匯率。
在這種情況下,一國的貨幣匯率,完全是由供需關係和外界對貨幣國的看法所決定,是經過數以百萬級,外匯交易者共同碰撞,博弈下所得出來的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