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萬錳渾身止不住的微微顫抖,這種顫抖來自於靈魂層面的。
擎天影碟機3999的定價,幾乎將他本來就不多的自信給摧殘的七零八落,潰不成軍了。
這樣的價格,別說現在萬燕還沒有影碟機上市銷售,就算是有影碟機要上市銷售,又能對擎天產生什麼威脅?
品牌名氣,產品功能都遠遜擎天數籌不說,現在連最自信,最應該的價格方面都無法與擎天影碟機競爭。
擎天可以說是近些年,國內最出名的電子產品生產企業,也是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企業,更有國內第一民企,第一高科技企業的光環。
在這種情況下,萬燕想要跟擎天競爭,不就只能是靠著優異的質量,以及更加低廉的產品價格才行嗎?
尤其是後者,國人雖然比以前富裕的多,但對價格還是比較敏感的。
可現在這些優勢都已經不復存在了,別說打死他,他也沒辦法把萬燕影碟機賣到比3999還低。
就說他賣到了3999塊錢,難道就真能跟產品力更強,名氣更大的擎天競爭了嗎?
他覺得至少要降到3500塊錢,才能在擎天強勢的淫.威下,苟延殘喘,稍微一條活路。
連一拼之力都不敢說。
想有一拼之力,必須要降到三千塊錢以下才行。
這一點其實並不丟人,沒見即便是摩托羅拉這樣的國際電子產品巨頭,手機和尋呼機的發明者,面對擎天的尋呼機,也只能不復之前的強勢,降價銷售,聽說現在已經降到了三千四百塊錢。
而擎天的梟龍尋呼機明面上雖然是四千塊錢,但經常供不應求,基本上需要預定才行,如果想要立刻買到,只能從黃牛手中拿貨。
黃牛一般會加價個五六百塊錢,這樣算起來,在尋呼機上面,摩托羅拉已經要比擎天便宜一千一二百塊錢才能賣的出去。
所以說,萬燕比擎天降低一千塊錢售價並不丟人。
但問題是,如果以三千塊錢的售價銷售萬燕影碟機的話,萬燕公司別說掙錢了,一臺至少要虧一千三四百塊錢才行。
那一千臺,就是一百三四十萬,一萬臺就是一千三四百萬。
虧這麼多錢,別說他不可能同意,就算他同意了,孫燕生也不會同意的。
此時,方辰嘴角微翹,心中似乎有些得意。
為他之前一口氣下了三百萬臺影碟機配套訂單得意。
正是因為有這三百萬臺訂單,他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將影碟機的成本給降到這麼低。
沒這三百萬臺影碟機的訂單,孫燕生的斯高柏公司,怎麼可能同意將晶片的價格從五十美元一片降到三十四美元一片。
據他所知,這樣的價格,斯高柏公司已經沒什麼賺頭了,一片晶片能賺他三四美金就不錯,也就10%左右的利潤。
在素來50%利潤,甚至200%,300%利潤都常見的晶片行業,哪見過10%的利潤,這簡直就是個奇蹟。
但為什麼最終孫燕生咬著牙答應了下來,不就是因為他訂單的量足夠大,三百萬片的訂單,不但能保證剛剛誕生,尚處於羸弱,沒有得到真正產品應用的解碼晶片存活下來,甚至還能快速發展,並且掙回來至少一半左右的研發費用。
而對於其他零部件配套企業來說,也是如此。
三百萬臺的訂單,能保證他們以一個低廉的價格向擎天供貨的同時,還能擁有一定的利潤,並且還願意做。
要是隻有一兩萬臺的訂單,不說單價成本要高的嚇人,人家配套企業願不願意做,都是一個問題。
沒辦法,一個新產品,新零件,配套企業所需要投入的固定成本太高了,分攤下來,自然也就不便宜了。
而訂單足夠大的話,那固定成本就算再高,分攤到三百萬臺的話,其實也就沒多少了,而且配套企業也不少掙錢,自然就願意做,甚至搶著做。
這就是現代工業生產的特點。
另外,方辰還得意的一個點,甚至最得意的地方,就是透過這三百萬訂單,培養了一大批國內的配套企業,從而避免這部分的錢被國外企業給掙了去。
因為國外科技發達,而且新產品絡繹不絕,所以國外就有一套專門,針對於新產品研發的配套機制。
配套企業對於新產品配套是有優惠的,可以少掙錢,甚至不掙錢,賠錢來給研發出新產品的企業做新零部件的小批次配套生產。
至於國外的配套企業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