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國內光碟廠的相互競爭,又或者說極度的內卷,方辰不由輕嘆一口氣,神情有些無奈。
光碟廠典型屬於投資不大,人員場地要求不高,技術要求不高的行業。
正是這一系列的特性導致,只要兜裡有個兩三百萬,並且覺得光碟廠有利可圖,那就可以進入光碟行業。
方辰現在用的是索尼最新最大的光碟生產線,所以價格比較貴。
而等到再過幾年,技術相對於成熟的時候,尤其是國內一些企業開始生產製造光碟生產線的時候,一條光碟生產線才兩三百萬而已。
當然了,這種光碟生產線的產能會相對比較少一些,只有索尼光碟生產線產能的五分之一。
就拿前世來說吧,在千禧年間左右,國內的光碟生產能力是年產量七億張,作為高新產業,光碟廠則大多聚集在燕京、申城、嶺南這三個國內最為發達的地方,全國擁有80家光碟生產廠,光碟生產線170多條。
而技術實力最強,生產能力最強的則是燕京,燕京的光碟廠並不多,只有八家,而這八家一共才二十多條光碟生產線。
但就是這二十多條光碟生產線,使得燕京具有了年生產兩億張光碟的能力,而其他七十多家光碟廠,150多條光碟生產線一共才五億張光碟的生產能力,平均起來,一條光碟生產線年的生產能力才三百多萬張而已。
作為國內光碟生產的龍頭,燕京在1996年,DVD剛剛普及的時候,每張光碟複製加工價格在7元以上,光碟廠的毛利潤達到了驚人的200%。
於是乎,大量的資本蜂擁的加入了光碟生產中,97、98年全國光碟廠數量暴增,光碟複製加工價格立刻跌入3元以內。
隨後的1999年,燕京又增加了三家光碟生產廠,與以往不同,他們用的不再是罰沒的盜版黑線,這三家光碟生產廠新投入生產的10條生產線大都是運轉效能更高、產量更大的全新裝置。
所以,燕京的光碟生產能力從1998年預計的九千萬張,直接暴增到了兩億張。
產能急速增加,光碟廠之間的競爭也就越發的激烈了起來,各個光碟廠紛紛以低價來爭取客戶。
1999年,光碟廠的報價,每張光碟最低每張1.6元,最高每張2.3元,利潤平均只有10%而已。
僅僅四年的光景,光碟廠的暴利就從此徹底不復存在,進入微利時代,由此可見,華夏的競爭激烈到了何種地步。
在這種情況下,方辰瘋了才會想要壟斷國內的光碟生產。
且不說想要壟斷國內的光碟生產,他至少還要投入一二十億,建設五六十條生產線,要不然根本無法滿足國內對光碟的需求。
然而最關鍵的是,他無法阻止別人進入光碟行業,畢竟他在華夏還沒做到一手遮天的地步。
看到光碟廠有利可圖,肯定有大量的人和資金會進入光碟行業,而這些人的進入則會很快將光碟的價格給打成白菜價。
而這個時候,手握著六七億張光碟的產能,擁有將近四五千生產線工人的他就尷尬了。
畢竟如果他都手握六七億張光碟產能,那其他人怎麼著也要有三四億張吧,這合起來就是十億張,比前世還多三億張,這意味著光碟的利潤將再次暴跌。
到時候,這些光碟廠為了活下去,別說微微利都可以接受,哪怕只有一分錢的利潤都行,甚至為了這一分錢的利潤,光碟廠自己還要自己大量的墊資。
墊資這種事情,在華夏實在是太多了,幾乎各行各業都存在上游企業給下游企業墊資的問題,好一些的,壓個三個月,半年的賬期就會給錢,這不好的,就成為了死賬,徹底要不回來。
而屆時,華夏的光碟行業將徹底進入一個惡性競爭的時代。
但對於方辰來說,別說微利了,就是低利潤他都無法接受。
這倒不是說,方辰鑽進錢眼裡出不來了,而是他要為擎天的廣大職工著想。
眾所周知,擎天的職工工資,在全國範圍內來說,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果光碟廠的利潤僅僅只有很低的一點,那他勢必將無法保證光碟廠工人的工資待遇。
也就意味著,光碟廠的職工的工資待遇將比其他擎天職工要低很多很多,甚至有可能還不如外面其他企業的工資待遇,這是他萬萬不能接受的。
在他看來,都是擎天的職工,都是付出一樣的勞動,憑什麼光碟廠的職工就要比其他職工的工資低,沒道理的。
或許